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句法结构隐含义的显现与句法创新

发布时间:2017-12-19 14:14

  本文关键词:句法结构隐含义的显现与句法创新 出处:《语言科学》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显现 差一点 两个 动结式 逆语法化 句法创新


【摘要】:文章通过现代汉语的叠合句"差一点没VP"的产生、湘鄂某些方言点的数量词"两个"的语法化、无标记动结式"VC、VOC"演变为带标记动结式"V得/教C、V得/教OC"等三个案例,说明说话人意图对句法结构的影响,从中概括出句法创新的一条独特路径:把句法结构的隐含义或隐含项显现到句法结构表层,使原句法结构的构造、语义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出新的句法结构。加强语言表达的明晰性和感情色彩是这类句法创新的语用动因,类推、重新分析是推进和完成演变过程的机制。文章还说明语境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句子的上下文句法环境、篇章联系等,它还包括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主观评判、人的逻辑思维对句法结构语义认解的制约等等。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解题:字面义与蕴含义词、短语、句子的语义有的是字面义的总合,一眼就能看出;有的在词的字面或句法结构的表层没有直接表现,而是以义素的身份隐含在词或句法结构当中,我们把前者叫做字面义或表层义,把后者叫做隐含义或蕴含义。本文所说的隐含义是一个泛化概念,除了包含对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储泽祥;丁加勇;曾常红;;湖南慈利通津铺话中的“两个”[J];方言;2006年03期

2 苏颖;;古汉语名词作状语现象的衰微[J];语文研究;2011年04期

3 江蓝生;;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4 江蓝生;;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J];中国语文;2012年04期

5 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J];语言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晓慧;;“非常”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王礼正;;两种复杂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雷冬平;胡丽珍;;再论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的概念叠加与词形整合[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车录彬;;说“果然”与“果不然”[J];编辑之友;2011年02期

5 朱敏;;“然而”的语法化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6 穆志刚;;中西方语法化理论的发展和融合[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李素英;;也论“莫”系测度副词的形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刘传清;黄婉梅;;传媒语言催生下的汉语语法演变[J];当代文坛;2011年01期

9 B.Heine ,T.Kuteva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10 饶春;;“一旦”的语法化考察[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清平;“里”、“里面(头、边)”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庆冰;《祖堂集》完成体动词辨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洪学;湖南安仁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e,

本文编号:1308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08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