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话语信任与网络群体建构——社会化媒体的信任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14:41

  本文关键词:话语信任与网络群体建构——社会化媒体的信任机制研究 出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化媒体 话语信任 信任机制 内群偏好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社会化媒体的信任对象和信任机制的研究,通过对sign和symbol的符号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讨论,发现符号和话语本身具有指向客观性、互动协商性和自在自足性三个特征,从而使得话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具体的发出对象而被信任。社会化媒体的信任是基于公共角色领会基础上的话语信任,而内群偏好和群际分化机制则使得这种公共角色的领会迅速成为网络群体边界,网络群体性行为由此产生。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社会信用制度研究”(项目编号:09&ZD055)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陌生人的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10YJC840087),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青年基金“互联网使用与社会资本建构”(项目编号:12YJCZH05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3;G206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社会化媒体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机制研究成为传播学的热点。研究者普遍注意到了社会化媒体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放大和极化作用。然而,研究者也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社会化媒体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强度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一个前提条件上: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浩;张连明;卿桐;;一种综合的P2P网络信任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15期

2 李健;胡峰松;黄晗文;杨幸;;P2P网络信任模型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9年02期

3 甘诺;许明柱;;网络信任的社会学解读[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奚春华,朱京;青少年网络信任取向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J];青年探索;2004年05期

5 李伟民,梁玉成;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特征[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6 赵慧;谭敏生;陈琼;;基于节点相似性的网络信任模型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年12期

7 熊芳亮;角色理论的新领域:网络角色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学军;;信任——和谐社会的基石[J];今传媒;2010年11期

2 徐彬;;基于成本分摊的地方政府信任提升策略[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3 匡和平;;基于农民政治社会化实效性的政治信任诉求[J];长白学刊;2011年03期

4 夏纪军;中国的信任结构及其决定——基于一组实验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5 丁桂兰;试论品牌战略的诚信问题[J];财贸经济;2003年07期

6 阎光才;中关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活在中关村”的叙事文本解读与话语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7 张军;李丽;;中西方商业保险制度文化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5期

8 游碧蓉;郑境辉;;农村社会资本变迁下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年10期

9 王延川;;公司人格理念及其在我国继受之困境分析[J];当代法学;2007年03期

10 林滨,李萍;从信任的划分管窥中西差异[J];道德与文明;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黄璜;;文化与公共管理关系研究——基于合作关系的文化分析框架[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滨;;以诚信为视角,透视中国传统道德在当代的承继与发展[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5 李静雅;胡荣;;城市居民社会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赖晓飞;;论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基于CGSS2005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思考[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南豪峰;;乡村病人的医治:神祗、社会资本与医学专家的共同参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闫隽;;网络角色及其心理效应[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方奕;;21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研究述评[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2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琼;中国网络新闻可信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郑境辉;乡村信任与合会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庄玉梅;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对员工绩效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胡石清;社会理性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8 张敏;基于角色管理的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屈勇;去角色互动: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邱国良;转型时期我国农民的政治信任及其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旭;P2P环境下基于节点位置的语义覆盖网络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阎守娟;个体/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对团队学习的影响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雅静;大学生网络诚信观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德宝;长春市民社会捐赠信任感考察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陈莉;基于重复博弈的P2P信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丽丽;基于Mesh的P2P实时流媒体管理协议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岚;社会转型期我国制度信任的现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郁俭俭;消费信任的形成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封蒋花;C2C网站设计因素对消费者初始信任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窦帅;我国政府诚信的法律制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璐璐;禹继国;;基于p2p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05期

2 薛霞;樊丽利;孟祥豪;;网络交往中真实性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童星,罗军;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4 刘金枚,王茂福;透视网络中的人际信任危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5期

5 郑光勇;任晓慧;李肯立;;P2P中一种改进的可信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年03期

6 徐锋 ,吕建 ,郑玮 ,曹春;一个软件服务协同中信任评估模型的设计[J];软件学报;2003年06期

7 窦文,王怀民,贾焰,邹鹏;构造基于推荐的Peer-to-Peer环境下的Trust模型[J];软件学报;2004年04期

8 郭于华;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J];社会学研究;1994年06期

9 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10 杨宜音;“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陈万强;;职业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探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9期

2 周润民;发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趋向[J];心理学报;1989年01期

3 郭振华;;社会心理学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J];阴山学刊;1989年02期

4 正方;;会议简讯[J];心理学探新;1991年02期

5 林虹;搭起“新”与“旧”之间的桥梁——社会心理学课堂教学浅谈[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谷方;;一个切合时宜的重要倡议[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7 王进;休闲与生活质量的理论辨析[J];体育科学;2005年11期

8 李明华;;作为社会意识的社会心理[J];现代哲学;2006年06期

9 赖敏;邹红梅;;青春的困惑与救赎——《答案在风中飘荡》成长启示[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1期

10 王文权;马建华;;论平面广告设计与社会心理[J];电影评介;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磊;;社会心理学视角的组织心理契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刘永兴;樊金娥;;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自我认同问题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义纲;;编辑工作与社会心理学试论[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4 欧阳仑;;当前社会腐败现象的社会心理学思考[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车文博;;当代中国大陆人社会心理的特点及其走向[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唐玲玲;;社会变革与自我定位——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陈捚;黄汾;;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杨宜音;;社会心态的概念界定:社会心理学的视角[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倪晓峰;何文英;;带黑社会性质的卖淫活动特点及其对策的社会心理学思考[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达兑 文学博士;最大赌局是经济建立在虚拟信任机制上[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张春莉;中国应探索建立“行乞信任机制”[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支玲琳、本报实习生 柳森;架起通向网络群体的沟通之桥[N];解放日报;2005年

4 通讯员 李子超 谢龙 记者 荣肖磊;邢台20余网络群体成为文明志愿者[N];河北日报;2009年

5 熊芯;被细化的网络群体[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李侠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我们为何尊重权威[N];上海科技报;2011年

7 程莉;医患之间:呼唤信任机制[N];健康报;2006年

8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杨 邹宏 本报记者 张锋;加快建立军队网络信任体系[N];解放军报;2008年

9 康丹;辽宁启动网络信任工程建设[N];计算机世界;2003年

10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 向春玲 中央党校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张玉洁;社会心理学篇[N];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魁;虚拟社区环境下信任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喜征;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王平;非结构化对等网络中的信任机制及搜索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侯孟书;基于P2P的分布式存储及其相关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喻红阳;网络组织集成及其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朱传宝;中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洪名勇;农地习俗元制度及其实施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王耀忠;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组织模式[D];复旦大学;2003年

9 薛开平;对等网络中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牛常勇;P2P信任机制和覆盖网络构建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扬;国外家族企业权力传接模式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D];暨南大学;2004年

2 孙永平;信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姜成峰;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信任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刘启林;产业集群内企业间信任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王磊;中间商视角的营销渠道信任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顾双;基于信任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体系构建设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贺秦禄;基于P2P网络安全信任机制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葛萍萍;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的风险及信任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罗曦光;我国油轮运输企业组建联营体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10 张黎;企业价值链整合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12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12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7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