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隐性形式、扣合与句位变体——以“是……的”句的句位变体研究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21 04:04

  本文关键词:隐性形式、扣合与句位变体——以“是……的”句的句位变体研究为例 出处:《汉语学习》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隐性形式 扣合 句位变体 信息传递


【摘要】:本文援用"句位"概念,结合语言交际中信息传递的情况,分析同一句位的不同变体,揭示了因隐性形式、扣合等形成的句位变体之间的动态语法联系。只有进入信息传递的层面,从对意义的阐释延伸到对信息动态传递过程的分析描写与探索,才能实现对句子的真正理解。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武汉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本体演化和事件结构的语义网模型研究”(项目编号:11&ZD18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语义依存图的汉语复杂名词短语资源建设与自动分析研究”(项目编号:61173095)的资助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零、引言汉语和其他很多语言一样,在表达相同意义时,可以选用不同的句法形式。例如:①a.中国1949年解放。(可描写为:SX)b.中国是1949年解放。(可描写为:S是X)②a.中国1949年解放的。(可描写为:SX的)b.中国是1949年解放的。(可描写为:S是X的)③a.中国,1949年解放的国家。(可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国政;;汉语成分共用现象的语法性质与相关理论[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2 萧国政;;“语法三个世界”研究及修辞关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龙海平;;从焦点不确定性看“他是投的赞成票”句式[J];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4 冯凭;谈名词充当谓语[J];汉语学习;1986年03期

5 邢福义;;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3期

6 徐阳春;钱书新;;试论“的”字语用功能的同一性——“的”字逆向凸显的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3期

7 沈阳;;动词的句位和句位变体结构中的空语类[J];中国语文;1994年02期

8 李讷;安珊笛;张伯江;;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9 袁毓林;;从焦点理论看句尾“的”的句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2003年01期

10 木村英树;;“的”字句的句式语义及“的”字的功能扩展[J];中国语文;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秀艳;;藏汉语偏正短语语序之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袁卫华;;《五灯会元》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周四贵;;《马氏文通》的介词理论及其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郁步利;;表示存在的“there be”和“有”字句及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晋霞;;面向计算机的“V_双+N_双”结构类型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马薇薇;;“VP者”与“VP的”的对应关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淼;最简方案下附加语的移动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2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3 张和友;邓思颖;;与空语类相关的特异型“是”字句的句法、语义[J];当代语言学;2010年01期

4 谭学纯;;修辞学大视野:开放性策划和开放性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张国宪;“的”字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吕叔湘 ,朱德熙;对当前汉语研究的感想和希望[J];汉语学习;1990年04期

7 徐阳春,钱书新;“N_1+的+N_2”结构歧义考察[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8 田泉;“是”、“的”合用及单用非句法功能初探[J];汉语学习;1996年05期

9 邢福义;;汉语里宾语代入现象之观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2期

10 牛秀兰;;关于“是…的”结构句的宾语位置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璐;;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结构[J];鄂州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闫瑞娟;;论文学翻译加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王西巧;;体语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刘小云;语言性语境、文化语境、信息传递与语篇翻译[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祁文婷;蔡兰珍;;身势语符号的隐喻色彩[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8期

6 张彦群;;修辞的功能浅议[J];语文知识;2009年03期

7 郑啸霆;;体态语的信息传递[J];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8 陈海庆;郭媛媛;;语篇视角与信息传递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陈f ;;从法国电影中译本看电影翻译[J];丝绸之路;2011年16期

10 罗淑兰;口译信息传递原则与策略[J];国际商务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灿方;;试论巫术语言的形式力[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华树;;翻译实践中的术语管理及工具探讨[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3 刘祖斌;;一种关于汉语句子的认知结构——象域树文法[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高敏毅;;从信息结构看同声传译中的省略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艳娟;;现代汉语的歧义问题[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6 黄俊杰;;试论广义写作[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木合亚提·尼亚孜别克;古力沙吾利·塔里甫;;哈萨克文信息技术术语翻译探讨[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侯玉霞;曹文;张劲松;;基于语境的汉语音位对比信息量调查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于海涛;徐万林;;语句的表层信息与深层信息[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彭宗平;;北京话口语音的若干变异形式[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闫红玉;试探文化差异对翻译中文化信息传递的影响[N];发展导报;2002年

2 杜磊;社会用字仍需规范[N];伊犁日报(汉);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英刚;《千字甲骨文》邮票成功发行[N];河南科技报;2009年

4 李玉滑;广告篡改成语不能当创意[N];光明日报;2011年

5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刘青;术语规范化: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婷婷;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D];武汉大学;2005年

2 成军;论词项的概念指向性[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荣波;从互文性视角看交替传译中的信息传递[D];厦门大学;2009年

2 李庭涛;口译中的冗余处理[D];中南大学;2007年

3 李杨;“S+对/向/跟O+XP”结构句法语义考察[D];延边大学;2007年

4 张杰;言语交际中信息传递的强化与弱化过程[D];河南大学;2007年

5 孙永;经济原则下解读语义模糊:对汉字“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毛丁;口译的信息传递与人际互动——交际研究法[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小红(张尧);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5年

8 熊莉;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翻译中的操控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平;基于(V+N_1)+N_2、NV、AN的考察看其句法结构演变的语义基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展;汉语交际框架下的言说类动词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14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14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1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