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副词“一向”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考探
本文关键词:时间副词“一向”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考探 出处:《语言研究》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表持续义时间副词"一向"由先秦时期的同形偏正短语演化而来,先词汇化为同形的佛化双音形容词,再语法化为同形的类副词,进而形成为时间副词。词汇化的主要动因是早期佛经汉译过程中因佛经词义的直接灌注所致;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有认知转喻的、句法功能的和使用环境的。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安徽大学文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双音节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2012SJD740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汉语非短语结构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11YJA740052) 安徽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项目“汉语双音节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yfc100034)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一向”的词汇化和语法化(一)“一向”的词汇化“一向”在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年代是先秦,由数词“一”和名词“向”组合而成,,意为“同一个方向、方位或目标”,是个表空间概念的词组。句法位置主要是用于动词性成分之后,句法功能主要是充当方位补语。l)故为兵之事,在于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晓虹;简论佛教对汉语的影响[J];汉语学习;1992年06期
2 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年02期
3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4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武曦;;试论语言接触引发的羌语对当地汉语的干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李炜;和丹丹;;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跟”及相关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刘利红;徐佳丽;;语法化的探讨及对外语教学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丁庆刚;;古汉语“及”的语法化演变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闫文文;;也说“好歹”的语法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徐明星;;国内语法化研究评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董彦屏;;从认知角度看“被”字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朱春秋;;“懒得”的同形异构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杨成虎;;与语法化平行的音系变化连续统问题[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晓辉;“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汪红英;论让步连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刘文思;跨语言视角的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鹿楹鑫;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述[J];古汉语研究;1990年02期
2 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年01期
3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4 黄行;语言接触与语言区域性特征[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5 梁敏;对语言类型变化的一些看法[J];民族语文;1995年06期
6 雒鹏;河州话语法——语言接触的结果[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8 意西微色·阿错;藏汉混合语“倒话”述略[J];语言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孝斌;;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共同作用——谈VV的句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2 王福萍;;“舍得”的成词过程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3 王军;;“有(一)点儿”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1期
4 胡斌彬;俞理明;;“再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徐时仪;;“一味”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考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6 罗荣华;;“万一”的语法化[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张岩;;“进而”的词汇语法化[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8 杨成虎;么孝颖;;词汇化中的虚词问题[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苏婷;;浅谈词汇化和语法化两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的体现[J];青年文学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刘芳;;“上去”的虚化进程及其成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黄昌静;;英汉双及物构式引申机制对比[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成虎;;与语法化平行的音系变化连续统问题[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邹仁;;“了”、“却”的语法化以及“了”、“却”的替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回眸2010汉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李娟;一部引人思考的理论语言学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张骅;语言所举办两场学术演讲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发挥学科特色 创新理论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引甫;颇具特色的语文工具书[N];光明日报;2007年
9 高山杉;“学术女超人”原来是“书皮党人”[N];东方早报;2010年
10 丁帆;超越布斯[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增霞;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4 郑玉荣;基于历时学习者语料库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与句法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曾丹;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维莎;公共政治话语中以术语为手段的掩饰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D];四川大学;2004年
9 张成进;现代汉语双音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10 陈丽;汉语转折范畴的历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军;语法化中的重新分析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魏丽;偏义复词的功能与认知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蕾;现代汉语否定式“把”字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琦;《颜氏家训》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孟静;Be going to结构规约含义的语法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慧;唐以前“得”字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文星;使、叫、让在现代汉语兼语句中的语法化[D];河南大学;2004年
9 骆美婵;主谓插入语的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朱艳霞;现代汉语因果连词“X而”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7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17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