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类汉语成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23:33
本文关键词:“悲伤”类汉语成语研究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依据《成语分类应用词典》(蔡向阳主编)、《汉语成语分类词典》(叶子雄主编)、《中国成语分类大词典》(韩省之主编)三部成语词典,选择186条“悲伤”类成语,从语音、语法、表义等方面作具体的分析。 第一部分分析了“悲伤”类汉语成语的语音特色,包括“悲伤”类汉语成语的声母、韵母、声调、平仄方面的特点,发现“悲伤”类汉语成语的声母中零声母数量较多、韵母中齐齿呼占据较大比例、声调的调值中第四声数量最多、在平仄方面,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这几种类型分布比较多,其他类分布较少,在音律上虽不是完全和谐,但是平仄的配合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第二部分分析了“悲伤”类汉语成语的语法特点。“悲伤”类汉语成语的语法结构包括联合、主谓、动宾、偏正、连谓、述补、兼语、复句等多种结构。其中联合结构所占的比例较大。“悲伤”类汉语成语具有实词的作用,可以充当一定的成分,具有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等特点。“悲伤”类汉语成语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成分的数量较多。 第三部分分析了“悲伤”类汉语成语的表义特点,包括“悲伤”类汉语成语意象的选择、修辞格的运用、语义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悲伤”类汉语成语主要以人体器官为意象。在以人体器官为意象的“悲伤”类汉语成语中,以“心”为意象的占的比例最大。此外,“悲伤”类汉语成语还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对比、摹拟五种辞格,体现了并列、交叉、因果、承接、矛盾等多种语义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中国松柏文化初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郭风平;高保山;方建斌;;森林文化成语发掘整理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苏春梅;“吃”的寓意——成语中的饮食文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莫彭龄;;成语“全息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1期
5 黄任忠;;试解成语四字格之谜[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6 周锦国;施敏;;《红楼梦》成语的文化透视[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06期
7 马启俊;;源自《庄子》的成语词义演变例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郭晓阳;赵贤德;;女性审美成语的发生学分析及文化透视[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9 汤景鑫;刘雪芹;;试论数字成语的文化意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吴先文;;四字格成语韵律错位及教学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321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2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