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译纲要”的非文学笔译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7 17:41
本文关键词:基于“翻译纲要”的非文学笔译教学模式研究 出处:《黑龙江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功能主义 翻译纲要 教学模式 非文学笔译教学
【摘要】:我国传统的非文学笔译教学模式中,翻译课堂教学脱离真实语境,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方法少有创新,,教材选用也比较陈旧单调,而且在译文评价的环节,仅仅以教师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学生成绩的唯一来源,导致评价的主观性过强;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判断标准。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通过大量研究证实“,翻译纲要”作为德国功能翻译主义目的论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到翻译教学研究的领域恰好可以解决我国目前非文学笔译教学的种种不足。本研究试图根据功能翻译学派的主张将“翻译纲要”引入整个翻译教学全过程:依据特定的翻译任务提出具体的“翻译纲要”,将学生看做翻译任务的完成者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对象,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翻译纲要”确定翻译目的和体裁具体特点,在翻译过程中确定翻译策略,并将“翻译纲要”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帮助其稳步提高翻译能力,对改变目前非文学笔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一尝试性的改变。通过为期两学期的教学实证研究,试证明该翻译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并促进非文学笔译教学的良性发展。
[Abstract]:China's traditional non literary translation teaching, translation teaching from the real context, the teacher's role is superior knowledge and students only as passive recipients of knowledge, teaching methods have less innovation, textbook selection is relatively old and monotonous, in the part of the evaluation, only the summative assessment of teachers as the only source of student achievement, resulting in evaluation of subjectivity; the teachers provide the reference as to wheth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eaching. This teaching model is bound to reduc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ranslation a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小君;;“交互式”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建构[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2 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教学评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王湘玲;贺晓兰;;项目驱动的协作式翻译教学模式构建[J];外语教学;2008年05期
4 张美芳;外语教学如何迎接21世纪的挑战?——香港高校的翻译教学给我们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5 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6 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仲伟合;霍斯论翻译质量之评估[J];语言与翻译;2001年03期
8 林一菁;何高大;;略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6期
9 杨承淑;谈笔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1997年01期
10 仲伟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J];中国外语;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2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4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