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对“意识流”的译介
发布时间:2017-12-28 07:10
本文关键词:现代中国对“意识流”的译介 出处:《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五四"之后直至1940年代,中国对意识流的译介主要分阶段侧重于两个方面。第一个阶段大致集中在1917~1925年,重点译介心理学和哲学基础理论;第二个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意识流译介的鼎盛时期,研究意识流的文学论著以及部分意识流大师的文论和小说得到了较多译介。意识流的译介使中国文坛对人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流技巧、意识流小说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理性的认知,也为意识流技巧走入中国文学,最终为中国文学表现手法的一部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Abstract]:From "54" to 1940s, China's translation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mainly focused on two aspects. The first stag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1917~1925 years, the focus of translation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theory; second phase in twentieth Century 30s and 40s was the heyda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master part of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s has been more translation.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nslation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make Chinese literary circles have a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and rational cognition of human's inner world,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s, and also enter into Chinese literature for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finally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express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兰州大学2010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翻译的过滤功能在媒体语言中的应用(10LZUJBWZY049)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趋于成熟,并且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意识流小说采取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五四”之后直至1940年代,当意识流小说风靡世界文坛之时,中国也形成了译介“意识流”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洁;赵仕才;;灾难·悲情·诗潮——论“5.12”地震诗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贺根民;;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刘欣;;朱光潜“不即不离”说之批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吴凡;;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谢昭新;;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方国武;;世俗化的批判性叙事——晚清谴责小说的政治叙事形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谢昭新;;20世纪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张维红;;吴门代表书家对苏轼书法接受探讨[J];书画世界;2009年02期
10 龚sブ,
本文编号:1345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4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