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时间词“早、晚、先、迟”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时间词“早、晚、先、迟”的比较研究 出处:《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时间词语 语义特征 句法功能 语用 偏误分析
【摘要】:本文以时间词“早、晚、先、迟”为研究对象,三个平面理论为依托,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角度对四者进行全面地分析和区别。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引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方法,简述了前人在相关方面做的研究成果。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主要是研究时间词“早、晚、先、迟”的语义分析;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从共时角度分析得到时间词“早、晚、先、迟”单独使用时多体现谓词性特征,在句中可单独作状语或补语,不单独作谓语,作谓语时通常要前加或后加其他成分。 当他们运用于某些常见语法格式时,呈现出一定差异:“早、晚、迟”与动态助词“了”的搭配更多,“先”不存在与“了”的搭配。“早”重叠后通常当副词使用,时间意义上有所强调和加重,“晚”重叠后体现的只有名词“每晚”的意思,“先”一般不存在单独的重叠格式,“迟”的重叠格式是古代汉语的遗留迹象,并且通常后接否定表达。表时间程度时,只有“早”、“晚”较多地与指示代词“这么”、“那么”搭配使用,并且和“这么”搭配的情况远多于“那么”。另外四者相互之间组成复合词方面,“早”的构词能力最强。 语用上,我们发现否定词“不”与“早、晚、迟”的组合能力更强,其表达的意义和功能大于“没”与他们的组合。“没”不修饰“迟”。“没”在修饰“早、晚、先”时,后面会接谓词短语结构,并且“没”否定的是后面整个结构。另外,“没早没晚”、“不早不晚”的形式也较为常用。“早、晚”作状语的时候多与语气副词共同出现,表现出说话者一定的语气,这时候的“早”与“先”、“晚”与“迟”不能替换。 历时上“早”的名词义始终不占优势,,“早”的副词义项在上古汉语中就已萌芽,其形容词义在中古时期由副词义的“早”逐渐代替并占统治地位。“晚”的名词义战胜形容词义始终占据上风,名词“晚”的使用比例在其各义项中最大。“先”由产生之初表空间位移到兼表时间的早,在四者中使用频率最高。“迟”由表速度缓慢之义逐渐发展为时间上的晚和迟。 第三部分为第五章,探讨母语为非汉语的语言学习者使用时间词“早、晚、先、迟”存在的偏误。四者单独使用时较为简单,不容易出现错误,但放在一起区分则难免犯错,主要在于某些常用的固定表达、复合词及其重叠格式。 最后为结束语,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出可能性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伟;马瑞芝;;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丛冰梅;约量词语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张俊阁;;“这”、“那”与时间词“早晚”[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蔡淑美;;现代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认知视角、认知机制及句法语义限制[J];当代语言学;2012年02期
5 董性茂;同义词的本质特征及比较方法[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7年03期
6 熊湘华;浅议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的重叠形式[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7 杨同用;时间词的管界与标志[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刘宁生;语言关于时间的认知特点与第二语言习得[J];汉语学习;1993年05期
9 王灿龙;说“这么”和“那么”[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10 姚双云;;汉语时间词的两个核心要素及其理论价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55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5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