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释意理论看交替传译中“意义脱离语言外壳”现象

发布时间:2018-01-04 01:31

  本文关键词:从释意理论看交替传译中“意义脱离语言外壳”现象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释意学派口译理论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 交替传译


【摘要】:法国释意学派理论以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和塞莱斯科维奇教授为代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是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本文通过对释意理论及"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的介绍与剖析,同时结合认知心理学研究,分析讨论了交替传译过程中较普遍存在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现象。
[Abstract]:The interpretive theory of France to Paris high school and Professor Seleskovich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ranslation. "Deverbalizing" hypothesis is the core idea of the theo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everbalizing" hypothesis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psychology research, discussed the process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there is a common "deverbalizing" phenomenon.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153)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L12CYY009)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口译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之一,主要开始于19世纪的欧洲。1919年的巴黎和会被广泛看作是现代口译兴起的里程碑。释意派理论创始人塞莱斯科维奇(Seleskovitch)教授毕生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由她创立的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因其系统性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到了国际翻译界的高度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唐军;;“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满易;;交替传译中意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认知心理依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6期

3 张吉良;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1期

4 吴德新;;现代汉语副词“简直”的语义考察[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颜文娥;;如何更好发挥释意派理论对口译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何思颖;;浅论口译中的记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3 张晓凌;;口译中再现原语口吻应注意的问题[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On the Significance of Extra-linguistic Preparation of Interpreting[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0年01期

5 王晓燕;;汉英笔译与口译技巧差异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孙序;;从交传笔记看逻辑分析在口译理解过程中的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曲倩倩;;浅谈中医英语专业口译教学[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张君玲;白玲;罗芳春;;初探中式文本转换中变译的可取性[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杨焱;;性格与口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1期

10 陶媛媛;;浅析影响口译的两个重要因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尚小奇;;从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对比研究浅析口译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欧阳长怡;;论释意理论指导下的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及释意训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国华;;口译中的原语效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丹;;基于语料库的口译教学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陈静;;口译质量最大及最小期待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郭顺;;“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口译实践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方婕;;从关联理论看英汉口译笔记中的逻辑关联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黄婉茹;;记者招待会中诗词口译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吉良;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龚龙生;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孙海琴;源语专业信息密度对同声传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程度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陈圣白;口译研究的生态学途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莉;从关联理论角度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口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丽君;从图式理论角度研究同声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翁元达;从言语外知识的角度浅谈口译中的理解障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仇吟秋;同传与交传的准确性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亚楠;影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合格口译译员的重要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冰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磊;交际策略与交际能力在电话口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尚晓磊;浅析社区口译评估及社区口译译员素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佳;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口译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崔艳娟;交替传译中长时工作记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莹;说“简直”[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2 林华勇;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回顾[J];汉语学习;2003年01期

3 鲍刚;口译程序中的“思维理解”[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鲍刚;口译程序中的语义问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李芳琴;论口译记忆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04期

6 徐国玉;时间副词状语与述补短语的语义关系略论[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7 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8 黄国营;;语气副词在“陈述—疑问”转换中的限制作用及其句法性质[J];语言研究;1992年01期

9 丁险峰;试论“简直+……”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4期

10 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吉良;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立松;;交替传译技能培训和材料选择[J];考试周刊;2008年33期

2 吕兆杰;;再论交替传译笔记的可行性[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王晓露;;认知负荷模式关照下的口译笔记[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杜振兴;;浅谈对会议口译的认识[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5 丁惠;马群英;;从顺应理论的角度看交替传译中的语用流利性[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翁涛;;现场噪音影响传译质量的个案研究[J];海外英语;2010年11期

7 皇甫姝瑜;;交替传译中的笔记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12期

8 周树强;胡丹;;交替传译中短期记忆与笔记重要性分析[J];中国市场;2009年22期

9 李倩;;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技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1期

10 盖秋艳;;释意理论解读交替传译中的运行机制[J];魅力中国;2010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思佳;;交替传译笔记——理论与提高[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曹汀;;CS1之争:谁与争锋?——浅谈交替传译是否易于同声传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竞;;交替传译笔记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书林;;电视口译探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赵巍;;翻译学术语规范化的实践及效果反思[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睿琳;;主旨口译初探[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邓_g;;手语翻译职业化——中美澳对比研究[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潘衍习;着力打造翻译出版两大品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本报记者 丰捷;同声传译:期待传承与创新的教学突破[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虞文婷;交替传译中自我监控机制与自我修正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孙序;交替传译信息处理过程中语言能力与口译能力的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凌鹊;交替传译中笔记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朱锦平;会议口译专业口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的追踪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陈圣白;口译研究的生态学途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磊;论认知负荷模型关照下的交替传译准确度的提升[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雷云;符号使用与交替传译准确度的关系[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3 吴兴昊;论交替传译中笔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喻景予;关于工作记忆对交替传译表现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卢祺晋;如何利用笔记提高交替传译的质量[D];湖南大学;2012年

6 张书田;交替传译中的精力分配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高湛茱;新闻发布会交替传译的语义转述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8 孙丽;交替传译笔记问题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婷婷;论商务会议交替传译中的模糊性及其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杨鑫宇;论交替传译中的逻辑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6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76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