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言意之辩”与古典诗学中的美学追求——中国古典哲思与诗艺阐释的语用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4 16:58

  本文关键词: 符号 怀疑 神秘 唯美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先秦诸子借助"言与象"来阐述各自思想主张的同时,对作为体现人类创造力的符号系统能否正确指向生命体验,充满了不满与疑惑,在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中显得颇为瞩目。这对后世古典哲学与文学领域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典哲学阐释学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古典诗学阐释学中神韵与唯美的审美追求。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words and images" to explain their ideas and ideas, the pre-Qin scholars were full of dissatisfaction and doubt as to whether the symbol system of human creativity could correctly point to the life experience. It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field of classical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the mysticism tendency in the hermeneutics of classical philosophy. The aesthetic pursuit of charm and beauty in the hermeneutics of classical poetics.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山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思想交流的工具,同时也为人们创造与改变世界提供物质媒介,不过这种符号系统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生命体验,一直备受先哲的思索与质疑。最先对语言的功用进行思辨性探索的是有志于建构形而上本体论的道家学派,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少锋,王红;非言语交际及其符号学思考[J];邯郸师专学报;1997年Z1期

2 李平;论标志与符号[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谢琳,李玲君;符号学与词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庄义友;汉字符号象征性探解[J];语文研究;2000年01期

5 张相铭;多语能力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2000年04期

6 王电健,赖红玲,曹曦颖;从符号学角度看词汇意义及其教学启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麻争旗;翻译与跨文化传播[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刘玉宇;诠释的不确定性及其限度──论艾科的三元符号模式[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李眉,尤文虎;解构主义的语言学传统[J];福建外语;2002年03期

10 赵航;符号的汉字与汉字的符号[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林穗芳;;汉语拼音字符体式:历史演变和制定国家标准的建议[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3 张莹莹;解海江;;我国语文辞书用户辞书知识和技能状况调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清宇;;名辞逻辑系统MC[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贺f ;热孜万古力·艾买提;孙燕萍;;科技论文作者使用参考文献规范性探究[A];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青海;马海慧;池毓焕;李颖;董凌冲;;基于HNC的汉语词语知识库改进[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石福祈;西方哲学中的“符号”概念[N];光明日报;2010年

2 周健;汉字是一幅神秘的图画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王立志;结构、符号与意义[N];光明日报;2008年

4 于磊焰 明星;撩开中国女书的神秘面纱[N];中国商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磊;V缱帧氨砬椤弊呦蛳质礫N];文汇报;2008年

6 左玉tb;国际音标:现代语音学界的国际货币[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王海鹰;网络高频词:社会变迁的“折射镜”[N];中国税务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陈素璧;赵世民探秘汉字基因[N];珠海特区报;2009年

9 艾斐;汉字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9年

10 王安;传承中国字 载誉后来人[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体语符号与跨文化交际[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王刚;个性化汉字图形视觉语汇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3 杨璇;论笔记中的符号和缩略词对提高连传质量的有效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魏丹;符号在交替传译笔记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李白梅;人名俗语及其文化涵义解构[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冯珂;多模态语篇的概念意义[D];中山大学;2010年

7 闵毅;网络语言探析[D];西南大学;2010年

8 谭玉兰;网络语言变异及其规范[D];吉林大学;2010年

9 刘彦卓;论修辞行为的动机与目的[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李雷雷;语言线性视野:言语交际中的时间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0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60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e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