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课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 创造力 高职 大学语文 出处:《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创造力的缺乏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意人才的需求,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不利,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语文课以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在创造主体人格培养、开拓思维、训练学生创意思维方式等方面,为培养学生创造力作出很大的贡献。
[Abstract]:The lack of creativity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creative talents, but also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he crea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subject itself, college Chinese courses can cultivate the personality of creating subjects, develop thinking, train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mode and so on. To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eativity.
【作者单位】: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一、创造力的定义与表现创造力(creatiity)是指就特定环境而言,个体产生新异的和合适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力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即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许多不同寻常的想法的能力,由此及彼的能力,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创造力会表现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欣频;;创意的阻力[J];职场;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王丽;;唐人对意境理论的贡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勇;;论黄节与《阮步兵咏怀诗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熊沛军;;论王世贞书法理论中的“格”[J];书画世界;2009年06期
5 洪琨;;浅析《诗经》中的怨刺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闫潇宏;李伟;;浅论风骨的流变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7 杜远红;;古代汉赋评论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郭小波;;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理论形成的文化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李华;;从叔本华美学思想中走出来的王国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刘舒;;浅议中国文论中的文学风格多样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9 张一南;晚唐齐梁体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易萍;厉鹗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大怀;洪炳文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倩;;浅谈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年01期
2 权美兰;;浅谈高职高专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J];林区教学;2009年02期
3 翁金坤;;大学语文教学:引导大学生的自我回归与生活回归[J];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陈艳;汤艳玲;郝春生;;浅谈人文精神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黄秀生;;试论大学语文中人文精神的培育[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陈锦霞;;高职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点滴[J];江西教育;2010年33期
7 王玉华;;试论人文精神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兼谈工科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思路[J];中国轻工教育;2006年03期
8 魏饴;龚紫斌;;“2007全国高校大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会议纪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邢根生;;浅析大学语文教学手段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1期
10 秦岭梅;;浅谈大学语文教学如何弘扬人文精神[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万仪;;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祁峰;;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刍议[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妙;;隐喻力、创造力与儿童教学(英文)[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贝新祯;;汉字符号与隐喻思维[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5 章文艳;;大学语文真能被遗忘吗?——浅析提升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安琛;;试论网络语言的社会适应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郑孝萍;突破大学语文教学困境[N];光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庄严;亦忧亦患难取舍[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航宇;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新竹;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新思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向发意;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乐小利;试论高校汉语文学俱乐部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彭书雄;基于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旭艳;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大学语文》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黄苹;四种《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模式之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新;语言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转变与素质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9 于柱;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倪蒙;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76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7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