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公示语翻译探讨
本文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公示语 翻译 出处:《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公示语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提醒和警示的角色,是构成语言完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语言的学习和翻译也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其语言应用及其表达方式上也存在诸多的不同,在翻译时,我们便要考虑这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语言应用和表达上的差异。具体到公示语的翻译,要充分考虑跨文化的影响,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有效的翻译。本文从公示语这一语言现象入手,在分析跨文化和公示语翻译的关系的基础上来探讨公示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language form, public signs play a role of reminding and warning in daily life, and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guage integrit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re increas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translation are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Du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p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p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brought about by such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we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cross-cultural influe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and public sig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ublic sign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公示语相关释义我们通常所说的公示语指的是在一些公共场所用以完成信息提示或者表达一定指令的词语,它能够实现较为特殊的交际功能。我们常见的路标、指示牌或者是宣传语等都是公示语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应用性较强的语言形式,它是我们日常生活语言的重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庭树;郁仲莉;;论汉英公示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吴晋;;旅游公示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要素浅析[J];华章;2011年01期
3 刘安洪;;跨文化意识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4 赵明;张丽丹;郭红;刘秀明;;跨文化视野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静;;分析并总结城市公示语翻译的失误及其产生原因[J];才智;2013年23期
2 杨晓妹;钱立娟;;英美文学作品中谚语翻译对公示语翻译的启示[J];作家;2013年2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美华;;“读者反应论”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金海云;赵明;;城市公示语翻译的失误分析与策略性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4 陈新仁;汉语告示语的语用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01期
6 邵春;宋玉瑛;;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传输与文化意识培养[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王银泉;公共场所的英语翻译错误拾零[J];上海科技翻译;2000年03期
8 张美芳;;澳门公共牌示语言及其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06年01期
9 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年02期
10 黄德先;杜小军;;公示语翻译的规范[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辉;;浅议公示语中的合作原则[J];技术与市场;2010年11期
2 ;第17届世界翻译大会在坦佩雷举行[J];中国藏学;2005年04期
3 曾建国;;全球化语境中中国译者的角色[J];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06期
4 徐松桃;;浅谈国际贸易谈判中的翻译技巧[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8期
5 葛朝霞,史明兰;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孔玉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7 马冬;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8 李真;;跨文化交际中称赞语的特点及语言表达模式[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3期
9 付华军;;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原因再分析[J];成功(教育);2008年01期
10 郭小燕;;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及其功效[J];文教资料;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韩梅;;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徐姗姗;;从视觉文化看翻译-跨文化交际新途径初探[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王晴;;跨文化交际方式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冉思诗;;从旅游翻译看海西经济区建设中的福建旅游业发展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地区翻译工作者协会换届会议召开[N];那曲报;2009年
2 熊雁鸣;市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N];张家界日报;2005年
3 记者 库扎提;哈萨克语言翻译工作者共商“争议名词”[N];阿勒泰日报;2010年
4 全国政协委员 唐闻生 等11人;加强民族语言翻译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5 宫丽;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N];文艺报;2006年
6 傅小平;“请勿迁怒于信使!”[N];文学报;2007年
7 唐家璇;将全面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8 彭光飙;翻译是地方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速器[N];江苏经济报;2006年
9 任晶晶;共促少数民族文学 翻译事业的新发展[N];文艺报;2008年
10 吴水姊;让民族语文翻译架起各民族沟通的桥梁[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7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王显志;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朱捷;试论语言模糊的语用功能[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刘庆雪;跨学科视角下的口译交际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晶;从跨文化视角看翻译[D];厦门大学;2006年
2 罗勤;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四川大学;2004年
3 温福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蒋易;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臣;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与翻译”[D];中山大学;2010年
6 柴玉炜;跨文化交际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俞莲年;口译中文化差异的协调—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透视口译[D];厦门大学;2002年
8 伊曼;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李莉莉;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李娟;从原型范畴理论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势[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1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8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