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词的本质——代句词
本文关键词: 叹词 代句词 句类 语音象似性 生理直觉反应 出处:《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叹词"的名称及对叹词的传统理解(表示感叹)不足以概括符合叹词句法功能(不能与其他词组合)的诸多词汇成员的共性。本文参考国内外叹词研究的一些新见,明确提出叹词的本质是代句词,在词类中与代词的性质最接近:代词代替词语,叹词代替句子。叹词单词成句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在语音上也超出常规音系,有一些词形体现了语音象似性或直觉生理反应。叹词能代替的句子功能类别包括陈述(包括直指提示、应答等)、疑问、祈使、感叹、称呼等。文章以汉语普通话及方言的用例一一展示了叹词的这些代句功能。
[Abstract]:The name of "interjec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interjection" (indicating interjection) are not sufficient to generalize syntactic functions of interjections (cannot be combined with other words). This paper refers to some new ideas of interjection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interjections is the generation words, which are the most close to the pronouns in parts of speech: pronouns replace words, interjections replace sentences, and the function of interjections into sentences is primitiv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honetics are also beyond the normal phonological system, some words reflect the phonetics iconicity or intuitionistic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he functional categories of sentences which can be replaced by interjections include statements (including direct cues, responses, etc.), questions and imperatives. In this paper, the functions of interjections are demonstrated by using Chinese Putonghua and dialect cas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点项目“语言库藏类型学”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对叹词的传统看法和近年新见叹词(interjection),又称感叹词,是词类系统中最特殊的类别,也可能是最古老的类别或“语言化”(linguisticization)程度最低的类别(详后)。词类划分最重要的依据是词的句法功能,尤其是与其他词类的组合功能,而叹词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词类系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宁生;叹词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陆镜光;;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莹;;感叹句标记手段的跨语言比较[J];汉语学报;2008年03期
2 王晶;;洛阳方言的叹词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杨晓霖;;湖南衡山方言中的叹词[J];现代语文;2006年12期
4 陆镜光;;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军;湖北仙桃方言封闭类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2 丁倩;叹词“哦”的语义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方云;汉英感叹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樊立三;现代汉语语文辞书词性标注研究[D];鲁东大学;2006年
5 黄弋桓;现代汉语部分叹词的句法位置及意义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贺阳;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J];方言;1994年01期
2 尹世超;说语气词“哈”和“哈”字句[J];方言;1999年02期
3 刘宁生;叹词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4 林伦伦;;潮汕方言的虚词及其语法意义[J];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5 高彦梅;感叹词如何体现话语基调[J];外语教学;2001年03期
6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哲学研究;195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小玲;;汉语叹词英译方法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黄弋桓;;现代汉语部分叹词的句法位置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卢华国;张雅;;译诗缘何而“音美”?——诗歌翻译中的语音象似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曾李;;汉韩句子功能类型对比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2期
5 王晶;;洛阳方言的叹词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王艳芬;;广告语的句类分析[J];语文学刊;2010年12期
7 罗晨;王红;;对“权势话语”的语言学解读[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宋然然;;象似性的修辞效果浅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何文彬;;现代汉语语气助词基本功能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10 孙叶林;;论公益广告句类语效与设计问题[J];求索;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春宏;;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构式研究的现状与思考[A];“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张璐;王景中;;基于HNC语境框架的文本相似度计算[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3 郭庆军;赵燕平;;一种简单的基于奖励机制的文本分类算法[A];第四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4 臧翰芬;韦向峰;张全;;基于语义结构平行的汉语人称代词消解[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孙圣涛;姚燕婕;;智力落后学生对不同句类的指令理解与反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智颖;雷静;苗传江;;以HNC句类体系为指导的现代汉语句库建设[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谢法奎;张全;袁毅;;基于HNC理论的语义标注语料库[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鹏元;;询问式搜索请求的模式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Lee,Sook-Hyang;Tadakazu Kaneko;Yoichi Kumagai;;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Rural Landscape which Needs to be Conserved in Daegu[A];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ymposium of Korea, China and Japan[C];2007年
10 刘鹏元;;农业询问式搜索请求的模式分析[A];“第一届国际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昊;“山寨”开心时代结束[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2 张昊;“山寨”开心时代结束[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3 张昊;“山寨”开心时代结束[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张昊;“山寨”开心时代结束[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5 张昊;“山寨”开心时代结束[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6 张昊;“山寨”开心时代结束[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张昊;“山寨”开心时代结束[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张昊;“山寨”开心时代结束[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9 张昊;“山寨”开心时代结束[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10 张昊;“山寨”开心时代结束[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金枝;矮寨苗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康忠德;居都仡佬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常俊之;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朱斌;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安;枫泾方言语气词“嘎”的用法和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秋云;电视访谈节目中问答相邻对内部类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丁倩;叹词“哦”的语义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崔艳;汉韩表“突发”义时间副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余哲;现代汉语拟声词新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倩倩;基于原型的语气副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先;胶南方言语法探析[D];青岛大学;2010年
8 宝萨日娜;论蒙古语单句语用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包凤英;现代蒙古语感叹句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4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84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