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20年来汉藏语系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5 22:25

  本文关键词: 汉藏语系 语言类型学 研究经验 新动态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是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年来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语言现象的同源关系和非同源关系;必须重视系统参照;必须谨慎判定语言接触现象。语言类型学研究存在对汉藏语系语言事实重视不够的弱点,导致所提取的有些类型学规则不能概括汉藏语的语言事实。汉藏语系语言中的量词问题、韵律问题、声调问题、语音和谐问题、多义分合问题等,都是未被认识、有待开垦的领域,汉藏语的类型学研究大有可为。
[Abstract]: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minority languag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minority languag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and Tibetan typology.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experienc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and Tibetan language typology is as follows:. We must distinguish the kinship language comparison from the non-kinship language comparison. The typological comparison of kinship languages must distinguish the homology and non-homology of linguistic phenomena.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systematic reference; It is necessary to judge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contact carefully. There is a weakness in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typology that does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facts of Chinese and Tibetan languages. As a result, the extracted typology rules can not generalize the linguistic facts of Chinese and Tibetan languages, such as quantifier problems, prosodic problems, tone problems, phonetic harmony problems, polysemy problems and so on. It is an unrecognized and uncultivated field, and the typology of Chinese and Tibetan languages has great potential.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分类号】:H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2 戴庆厦,傅爱兰;藏缅语的述宾结构——兼与汉语比较[J];方言;2001年04期

3 孙宏开;;论藏缅语语法结构类型的历史演变[J];民族语文;1992年05期

4 沈家煊;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5 戴庆厦;李洁;;从藏缅语族语言反观汉语的被动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戴庆厦;傅爱兰;;藏缅语的形修名语序[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7 唐正大;;与关系从句有关的三条语序类型原则[J];中国语文;2006年05期

8 储泽祥;;汉语处所词的词类地位及其类型学意义[J];中国语文;2006年03期

9 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J];中国语文;2005年06期

10 戴庆厦,李洁;藏缅语的强调式施动句——兼与汉语被动句对比[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奇;领属关系与英汉双宾构式的句法结构[J];现代外语;2005年02期

2 胡云晚;;洞口方言的给予动词“把”、“乞”、“把乞”及其句式[J];云梦学刊;2006年04期

3 冯英;汉语结构类型的历史演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4 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强调转折功能探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李宗江;;去词汇化:“结婚”和“洗澡”由词返语[J];语言研究;2006年04期

6 何晓炜;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的关系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孙宏开;试论“邛笼”文化与羌语支语言[J];民族研究;1986年02期

8 孙宏开;论藏缅语中动词的命令式[J];民族语文;1997年06期

9 刘光坤;论羌语动词的人称范畴[J];民族语文;1999年01期

10 杨将领;独龙语动词趋向范畴研究[J];民族语文;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凡凡;;标记假说与汉语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及习得难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均;苏美尔语的格范畴[D];北京大学;2008年

2 鹿荣;现代汉语供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金钟赫;现代汉语语序的认知机制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邱斌;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李泉;单音形容词原型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时兵;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8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9 李泰洙;《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荣;襄樊方言“给”类句[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龚娜;“X于”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莉芳;现代汉语双宾语句句法语义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4 许歆雅;动态词义变化试析[D];苏州大学;2006年

5 覃东生;宾阳话语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郭莹;现代汉语双宾和与格句式的用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彦琳;“俩”的多角度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侯坤;生成语法框架下“V+给”结构中“给”字的句法地位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李谷慧;汉语给与义双及物结构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邢相文;现代汉语起点介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张光宇;东南方言关系综论[J];方言;1999年01期

3 钱乃荣;吴语中的虚词“仔”[J];方言;1999年02期

4 陈立中;论湘语、吴语及周边方言蟹假果遇摄字主要元音的连锁变化现象[J];方言;2005年01期

5 崔希亮;空间关系的类型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6 戴庆厦,孙艳;四音格词在汉藏语研究中的价值[J];汉语学习;2003年06期

7 邵敬敏;周娟;;汉语方言正反问的类型学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瞿霭堂;;嘉戎语概况[J];民族语文;1984年02期

9 孙宏开;;论藏缅语语法结构类型的历史演变(续)[J];民族语文;1992年06期

10 刘丹青;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J];民族语文;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满义;;现代汉语定中语序的理据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高兵;李华;李u&;;运动事件编码的语言类型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饶宏泉;;汉语方言三种体标记的共用分布与特征互动[J];语言研究;2011年03期

4 李文平;徐志波;;濒危语言价值探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李凯;;汉语类型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6 余东涛;;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时间状语考察——可别度与时间状语标记的蕴含关系[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7 王远国;;关系化和汉语关系从句[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的趋势[J];学术界;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曾晓渝;尹世玮;;论回辉话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宋金兰;;“是”之指代-判断词属性刍论——兼论判断词与指代词的渊源关系[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郭锐;;高名凯先生的汉语词类研究[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张邱林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深化比较:汉语方言学研究创新的重要途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林;特殊句式的作格阐释[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陶伏平;湖南慈利通津铺话连词、介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波;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曲辰;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和法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郑慧仁;东北亚语言比较标记的类型学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6 白莲花;韩汉语语序类型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晓华;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覃东生;对广西三个区域性语法现象的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牛顺心;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勤;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2 覃东生;宾阳话语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3 刘宇;古今方位表达方式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曹洋;现代汉语粘状动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菲宇;从语义地图看汉语“和”类词[D];北京大学;2012年

6 桑婷婷;基于类型学框架的关系从句二语习得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7 卢业林;大新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8 王初艳;英汉存现句的类型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童芳华;语言之新结构分类[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之东;若干成对关联词使用情况的考察与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92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92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a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