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圣经》语言情态的人际意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8-02-07 14:25

  本文关键词: 《圣经》语言 情态 人际意义 出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圣经》的魅力与它的语言,尤其是上帝的语言是分不开的。本文从纯语言的角度出发,以整部《圣经》为文本,在功能语法人际意义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圣经》中三类不同主体(上帝,上帝的选民,其他子民)话语情态选择的数据统计和语言例证考察,发现《圣经》语言的情态选择与运用直接或间接地承载了拉扰和融合上帝与臣民、臣民与臣民人际关系的作用。这种具有积极人际意义的情态选择为《圣经》凝聚力和持久魅力的产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成为《圣经》保持独特魅力和持久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Abstract]:The charm of the Bible is inseparable from its language, especially the language of God.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re language, takes the whole Bible as the text,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functional grammar. Through data, statistics and linguistic examples of the modal choices of the discourse of three different subjects in the Bible (God, God's voters, other subjects), It is found that the modal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blical languag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ear the burden of disturbing and merging God and his subjects. The role of subjects and subject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his positive interpersonal modal choice has played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the creation of biblical cohesion and lasting charm.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y the Bible maintains its unique charm and lasting influence.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99;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英语便条的人际意义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谢丽;袁春阳;;学术语篇的人际资源简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朱惠华;;《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中新闻评论语篇的情态比较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许艳婷;;英语公益广告中的人际意义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周惠;耿维峰;;评价理论框架及其体现的人际意义探析[J];长城;2010年02期

6 陈懿;;对话的人际意义探析——以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为例[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麻建学;;建立业务关系类外贸英语信函语篇人际意义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孙培;;从人际意义看现代旅游英语广告的情感诉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钟丽君;;奥巴马就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J];外语学刊;2010年03期

10 张允;高存;;论英语写作中的人际意义表达——以校长致辞中的人称指示语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飞;;浅析綦江农民版画中的技法运用与情感表达[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白鹏鹏;;探究称呼语的人际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颖;;希拉里与奥巴马竞选广告的人际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蓝越群;;论英语的情态附加语及其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晓舟;;《纽约时报》对华经济新闻报道的评价资源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裴振霞;;奥巴马获胜演讲的功能文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石春煦;;学科教学大纲的人际意义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方言清;;英语环保类新闻的语篇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红阳;程春松;;英语政治演讲和学术演讲的情态对比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颖;;浅谈英语的动态性和静态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林秀;英语科研论文中的言据性[D];厦门大学;2009年

2 张曼;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情态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3 辛志英;人际投射小句的语篇行为特征[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李金凤;“评价—顺应”视角的读者定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璐;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英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征[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颖;从评价体系看商业评论中态度意义的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杨才英;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郑元会;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D];山东大学;2006年

9 房红梅;言据性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欣;意识形态在布什伊战演讲中的实现途径研究——评价理论视角[D];燕山大学;2010年

2 阮飞飞;罗斯福和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态度意义的对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沈刚;“任何”与表任指义代词“什么”的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挺;礼貌策略和互动策略中的情态系统人际功能[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倪新颖;联结主义下‘能’的语义排歧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孟婷婷;英汉公益广告的人际意义的对比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尤冬青;英语导游词的人际意义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吴珊珊;英汉小说语篇中的概率情态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静;基于语料库的《老友记》情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牛聪;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部分单音节语气副词功能及用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94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94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c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