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天纬与晚清语文教学的革新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 钟天纬 晚清语文教学 革新 启示 出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晚清传教士使用的英语教学法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法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从事的英语教学对近代语文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晚清传教士的英语教学法的特点是:教授英语先从拼写、读音开始,然后到词组、句型的讲解,再到篇章的教授;注重详细地解释,强调反复地练习,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授原则。曾受教于传教士林乐知的钟天纬,借鉴并成功地将英语教学法引入传统语文教学领域,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语文教学的革新和发展,成为晚清时期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开拓者和大有作为者。钟天纬从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对当今的语文教育事业大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used by missionar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in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ssionary's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re as follows: teaching English begins with spelling, pronunciation, then phrases, sentence patterns, and then text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explain in detail, emphasize practice repeatedly,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from simple to deep, step by step. He was taught by Zhong Tianwei, a missionary, and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It has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odern China, and has become the pioneer and great player in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still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H1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丁伟;伦敦会新教传教士与马六甲英华书院的英语教学[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丁伟;布朗与马礼逊教育会学校的英语教学[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3 丁伟;;我国英语教学本土化的探索者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4 李华兴;论钟天纬──中国近代化和富强之路的探索者[J];史林;1994年03期
5 丁伟;;晚清传教士从事英语教学成功原因探析、启示与措施——基于其具备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质的考察[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家峰;;盛宣怀的高等工业教育思想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汤奇学,孟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3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4 方文娟;;晚清电报业的创办历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王菠;董辉;;浅析晚清“商战”思潮的兴起及其社会效应[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杨实生;;晚清社会转型下农本思想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7 苏全有;;辛亥革命促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了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欧阳跃峰;关成刚;;邪恶之花未必只结罪恶之果——晚清社会转型之际捐纳的客观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谢道兵;以过程为导向的英语听力教学法及其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龚婷;;浅析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薄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润芬;徐凡;;自信心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胡雪乔;张瑞花;;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谷忠玉;;近代西方女性观在中国的传播路径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4 邓庆周;;个性因素与二语成绩相关性跨地区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涛;;构建公诉一体化工作机制探讨[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张国辉;;论开平、滦州煤矿的创建、发展和历史结局[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徐元基;;周学熙资本集团研究的几个问题——读《周学熙传》[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8 陈绛;;陈宝琛的近代化思想与事业[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9 易惠莉;;日本汉学家冈千仞与王韬——兼论1860~1870年代中日知识界的交流[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10 丁凤麟;;论郑观应和薛福成思想的“相与呼应”[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丹;反思法视角下的口译课堂教学教师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8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帆;浅谈信息时代西班牙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晚女;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听力焦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卞惠益;合作学习在江阴农村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0年
8 刘洁;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蒋建英;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运用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名扬;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阶段性[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丁伟;汪瑞;;傅兰雅与英华书馆的英语培训班[J];沧桑;2008年05期
2 丁伟;伦敦会新教传教士与马六甲英华书院的英语教学[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丁伟;布朗与马礼逊教育会学校的英语教学[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丁伟;;我国英语教学本土化的探索者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5 丁伟;刘海龙;;传教士卜舫济及其主持下的圣约翰大学的英语教学[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6 丁伟;蔡蓓;;晚清上海同文馆的职业英语教育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7 王维俭;;丁韪良和京师同文馆[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琳娜;;加拿大双语教育及其对我国双语教育之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2期
2 李东风;;论网络时代的作文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刘淑华;;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耿红卫;;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1期
5 刘晶;;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的若干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Z1期
6 张治国;;语言政策主体研究:以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级语言研究中心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7期
7 朱励奋;;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J];今日科苑;2009年24期
8 卢前丽;;军校对外汉语教学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0年09期
9 朱艳华;;中泰跨境民族拉祜族兼用本国通用语现状之比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秦涛;;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现状及其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善平;;语言迁移之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启示[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道明;;隐喻与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A];华东地区第6届(泉州)翻译研讨会文集[C];2001年
4 雍和明;;现代语言学对双语词典编纂的启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思永;;论语言间的对应层次及对翻译的启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少爽;;翻译公司招聘广告调查对MTI培养方案的启示[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7 汪榕培;王晓娜;;“同义手段说”与跨文化交际——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说”给翻译研究的启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8 何昌平;;语言学习中概念形成的认知诠释——24种“跑”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姜炜;;英汉表空间方位的介词的类比性研究——来自认知心理学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赵宁;;论后殖民主义批评语境下理论对翻译抉择的启示[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栋臣;不要随意调动成语成分的位置[N];光明日报;2001年
2 虹飞;插上翅膀的追风少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3 黄宝生;佛经翻译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郄建业 索笑雯 杜lm;借尺还魂[N];中国包装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栋;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艳;刘重德主要翻译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林方榕;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历史研究与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冯立丽;跨文化交际中中美非正式时间差异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车楠;中美面子观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王盛夏;关联顺应理论对政务口译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杨培松;“强调类”语气副词语篇分析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邓红;论私塾语文教育特征及其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肖才望;玛丽·斯内尔·霍恩比译学思想启示:全球化语境下的译学范式转换[D];中南大学;2008年
9 侯丽娟;语义模糊的认知探索及其启示[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蒋元元;翻译对汉语言的影响及其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99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99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