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外来构词词素之解读——以“塔、站、族”等为例
本文关键词: 构词词素 外来词素 现代汉语 词汇意义 解读 语言 蒙古语 外来词语 春秋时期 民族 出处:《新闻爱好者》2011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种语言中外来词语的大量输入,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和外民族的频繁接触是分不开的,什么时候与外族交流了,那时候的外来词素就多;什么时候闭关自守了,那时候外来词素就少,甚至全无。汉语外来词素的源头极远,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之前,当然就汉语发展的进程来看,外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a language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 frequent contact between the people who use the language and the foreign peoples. When they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s, there are more foreign morphemes; when they are closed to the outside world, At that time, the number of foreign morphemes was very few, or none at all. The origin of foreign morphemes in Chinese was very far away,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Of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中文系;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分类号】:H13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慧萍;汉语外来词素初探[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建芳,戴卫平;外来新词新语的汉化翻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谢米纳斯;海峡两岸外来语比较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3 刘传清;钟静;;试析现代汉语外来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李朝虹;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新探[J];河池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向荣;汉语外来语研究的前瞻性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叶勇;;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刘富华;HSK词汇大纲中汉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与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1998年06期
8 宋尚美;汉韩同义词对比研究——以名词为例[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9 周刚,吴悦;二十年来新流行的日源外来词[J];汉语学习;2003年05期
10 曹喜俊;汉韩混合型外来词对比[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8 保明所;西双版纳傣语中的巴利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彦洁;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现代汉语表人名词后缀、类后缀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高燕;汉语外来词的名实及其造词法与构词法[D];延边大学;2000年
3 杨秋霞;中英互借词及其翻译[D];广西大学;2002年
4 王春霞;基于语料库的离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5 黄卫星;论英汉两种语言间的相互作用与外来词的引进[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颖;跨语际对应、语言互译性与译学研究——论英语外来词在汉语语境中的文化模筑作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刘洪泉;论英汉缩略语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秦孔基;现代汉语外来词翻译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祖勤;英汉借词的不对称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美景;从外来词语言二重性看现代汉语外来词的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小清;;浅析新时期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特点[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瑛;《墨子》形容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吕晓玲;莱芜方言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10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1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