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指称化机制
本文关键词: “从来” 词汇化 “所” 名词化 指称化 转指 双音化 出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来"的词汇化历程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和"来"在演变的起点上既不属于同一层次,也没有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而是通过特定的句法操作连接到一起;同时,"从来"成词以后进一步虚化,由表达时间概念的名词最终演化成时间副词。"从来"的词汇化历程代表了现代汉语某一类别的"X来"式双音词的词汇化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之间的历时演变关系。
[Abstract]:The process of lexicalization of "never"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from" and "come" do not belong to the same level at the starting point of evolution, nor do they appear next to each other in the linear sequence, but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hrough specific syntactic ope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lexicalization process of "Zengzhao" represents the lexicalization path of a certain category of "Xlai" disyllabic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which is further vacuumized and finally evolved from a noun expressing the concept of time to a temporal adverb. To a certain extent, it also indicates the diachr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oral nouns and temporal adverb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商务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YY001) 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资助项目(SJ0705)
【分类号】:H1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冬梅;动词转指名词的类型及相关解释[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2 彭睿;;构式语法化的机制和后果——以“从而”、“以及”和“极其”的演变为例[J];汉语学报;2007年03期
3 陈昌来;汉语处所价语的初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4 董秀芳;论句法结构的词汇化[J];语言研究;2002年03期
5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6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英顺;关于主语问题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温锁林;贺桂兰;;有关焦点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J];语文研究;2006年02期
3 王冬梅;“N的V”结构中V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4 李先银;物体量表达的认知语义基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5 张伯江;;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6 袁毓林;;试析“连”字句的信息结构特点[J];语言科学;2006年02期
7 宋文辉;;现代汉语两类双及物动结式的配位方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8 卓素娟;关于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问题[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刘国辉;论主谓结构中句首主语的认知语义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7期
10 邹海清;供用句的非动态性特征与句式语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敏之;;“的”字结构的语义可省略形式[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由丽萍;构建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建;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典型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姝慧;现代汉语致使句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9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10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伶俐;现代汉语中主谓结构作定语现象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丰爱静;现代汉语主谓结构作主语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宋金花;受事主语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褚鑫;动结式的配价及相关句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墨翰;现代汉语反转致使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仇栖锋;有关汉语焦点研究的几个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门玮;名词句法功能的若干考察[D];苏州大学;2006年
8 张芝佳;“把”字句句法语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9 戴幸;焦点副词语义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乐耀;现代汉语语篇话题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殷国光;关于“《庄子》动词配价研究”的若干问题[J];古汉语研究;2003年04期
3 殷国光;;《庄子》“转让”类动词及其相关句式的考察[J];古汉语研究;2005年04期
4 张旺熹;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5 董秀芳;古汉语中的后置词“所”——兼论古汉语中表方位的后置词系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方经民;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7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8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9 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10 石毓智;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趋势和动补结构的诞生──语音变化对语法发展的影响[J];语言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萍;;“舍得”的成词过程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2 李艳;;“X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文学教育(下);2010年09期
3 池建海;;“知己”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9期
4 姚小鹏;;“最不”的词汇化及其表义功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王军;;“有(一)点儿”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1期
6 付文萍;;“一直”的语法化与词汇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7 胡孝斌;;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共同作用——谈VV的句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8 李文山;;论现代汉语中的三个“还有”——兼论共时材料中的语法化[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9 杨青;;浅谈“因而”的成词过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1期
10 戴庆厦;;景颇语词汇化分析[J];民族语文;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芳;;“上去”的虚化进程及其成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张大鲲;孙乐;;ISCAS机器翻译和系统融合评测系统介绍[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龙从军;;藏语三音动词构词分析及自动识别方法[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回眸2010汉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肖晓晖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由合至离:语言的类推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刘云 饶琪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叠形式研究彰显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田田;与代词“并入”相关的双音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静;汉韩运动事件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江傲霜;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宁;“何X”的词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崔贵兵;“V不C”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4 张明友;“V不得”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5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芬;双音结构“X以”的词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寅威;“以为”的词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中平;时间词“X前/后”词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玉梅;汉语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10 朱艳霞;现代汉语因果连词“X而”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11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1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