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大众语”问题讨论的前奏与发轫

发布时间:2018-02-23 22:34

  本文关键词: 大众语 问题讨论 前奏 发轫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期集中爆发了一次"大众语"问题的讨论,这是继"五四"白话文之后汉语书面语如何建设、发展和规范的一个重要命题。参与讨论的名人和刊物众多,涉及面较广,影响十分巨大,成为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对"大众语"问题讨论的前奏与发轫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认知汉语在20世纪30年代以及整个近现代史期间发展衍变的脉络、承袭和转换关系,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汉语如何从白话文语体进一步转化生成到大众语体,还有助于我们理解汉语语言对文学形式产生的影响,对现在和将来汉语书面语如何建设、发展和规范,科学地促进汉语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Abstract]:In the middle of 1930s, a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popular language" broke out, which wa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on how to construct, develop and standardize the written Chinese language after the vernacular writing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Many celebrities and publications participated in the discussion. It was a great event in the field of thought and culture at that time. A prelude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issue of "popular language" was discussed. It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inherita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in 1930s and throughout modern history. It also helps us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an be further transformed from vernacular style to popular style. It is also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language on literary form, and it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how to construct, develop and standardize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 and to scientific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出版社;
【分类号】:H10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志田;文学史上白话的地位和新文学中白话的走向——后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学者的内部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2年02期

2 张大伟;;30年代教育状况与“左联”文学读者分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进;;言文互动:中国百年新诗的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卫中;;“语言规范化”对当代文学语言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3 张均;;左翼文学“读者”概念的演变[J];长江学术;2010年03期

4 陈中奎;罗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5 张治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潘雪莲;汉语规范型词典的世纪回顾[J];辞书研究;2000年04期

7 周冰;;大跃进文艺发生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何平;朱晓进;;论民族共同语和新中国文学的双重建构[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4期

9 林秀琴;大众化[J];东南学术;2003年02期

10 李薇;;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大众文艺”运动的现代性追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姝慧;20世纪新故事文体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耿红卫;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陈亮;新诗“口语”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于龙;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冉彬;30年代上海文学与上海出版业[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李仲凡;古典诗艺在当代的新声[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丽娜;历史语境中的新民歌运动与民歌的缺失[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银;废名诗歌中的禅踪佛影[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艾茜;大众的神化与神话[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存毅;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金花;启蒙与革命的合力之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似岚;在“戏改运动”和“样板戏运动”的“分水岭”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波;晚清上海白话报与市民文化生活(1876-1911)[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民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景耀;“生之意识”的探寻[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志田;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J];近代史研究;2000年03期

2 罗志田;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0年06期

3 罗志田;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4 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婉清;真理有没有阶级性问题讨论情况综述[J];哲学研究;1979年05期

2 李伟;;《家长》栏名趣联[J];家长;1998年01期

3 先树;;关于所谓“朦胧诗”问题讨论的来稿综述[J];诗刊;1980年11期

4 董学文;严昭柱;;若干哲学、思想史问题讨论会述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4期

5 董学文;严昭柱;;若干哲学、思想史问题讨论会述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0年04期

6 赵黎明;;“大众语”:五四白话文精英色彩的祛除——对1934年大众语问题讨论的一个观察侧面[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7 李荣珍;;改革开放的先声——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甘肃(一)[J];档案;2008年06期

8 张爱茹;;从批判“两个凡是”到领导真理标准问题讨论[J];纵横;2011年01期

9 ;问题讨论[J];史学月刊;1951年05期

10 程翔章;;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创作问题讨论会在黄州举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彤;周全;;深层水泥搅拌桩完整性检测的几个问题[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唐永;;课堂教学“问题—讨论”模式[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3 王灵芝;;“主问题讨论探究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台阶》的说课及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4 郭增建;韩延本;吴瑾冰;;中国8级大震时间预测问题讨论[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郭增建;韩延本;吴瑾冰;;中国8级大震地点预测问题讨论[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罗青霞;栾秀芝;;我国平安渔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七一一研究所课题组;;关于“基层党总支(支部)参与本单位重要问题讨论”课题的调研报告[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八辑[C];2000年

8 王国定;王汉;;1834例烧伤治疗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9 周厚贵;;水工砼施工技术的进展及问题讨论[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雷向杰;王小宁;李亚丽;黄祖英;;对一些沙尘暴强度划分标准中存在问题的讨论[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阮胜发;“天地人和”发起对科学处理垃圾问题讨论[N];科技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周飞;“普九”欠债 政府“买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长城电脑公司总经理 何小强;国产PC要在二三级市场发轫[N];中国经营报;2002年

4 刘三和邋边国栋;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N];大同日报;2008年

5 辛向阳;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解放思想[N];人民日报;2008年

6 李华川;“世界文学”观念在中国的发轫[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沈宝祥;一场成功大讨论带来历史转折[N];解放日报;2008年

8 金春明;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真实写照[N];学习时报;2005年

9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邢贲思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李家珉;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思想动力[N];解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昭兵;语言论争与作家的现代汉语体验[D];复旦大学;2010年

3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4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李剑;搭鲁:法律和经济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张利风;投资和融资中的激励问题[D];浙江大学;2006年

7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令霞;从白话文到大众语[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曹玉玲;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雷向杰;陕西沙尘暴的基本特征和预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李华玲;论洋务学堂与我国近代高等职业教育之发轫[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董黎丽;《申报·自由谈》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杨义胜;思潮与实践:民国初期的性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杰;电影巴黎圣母院中文译本翻译问题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赵晓;激活汉语言的灵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晓芳;五四时期女子现代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鑫;基于策略的SLAM原型系统开发[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7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27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d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