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鄱阳湖畔方言中“吃茶”与“喝茶”的语用差异及历史来源
本文关键词: 方言 茶文化 出处:《农业考古》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吃茶"与"喝茶"在赣北不仅是方言表达的差异,更是文化差异的体现,"吃茶"一词保留了中古汉语特点,而"喝茶"说法则导源于近古江淮官话的流播。通过"吃茶"与"喝茶"语用差异及历史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感悟到赣文化中的茶文化也是在融合赣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至今的。
[Abstract]:"eating tea" and "drinking tea" are not only the difference of dialect expression, but also the embodiment of cultural difference in north Jiangxi. The word "eat tea" ret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ancient Chinese. However, the theory of "drinking tea" originates from the current broadcast of the ancient Jiang-Huai dial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eating tea" and "drinking tea" and the historical causes, We can realize that the tea culture in Jiangxi culture has also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merging native culture with foreign culture.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中文系;
【基金】:2011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赣语昌都片方言语音差异的历史层次及方言地理学研究”(项目编号:11YJC740070) 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赣语昌都片语音差异及方言接触研究”(项目编号:12YY06)
【分类号】:TS971;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祥柏;;江淮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7年04期
2 王国珍;;“U薄笆场薄耙崩碧婊坏牟黄胶庑约捌淙现猍J];古汉语研究;2010年01期
3 梁冬青;;“喝”表饮用来源于元代蒙古语[J];民族语文;2009年05期
4 余达忠;;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J];农业考古;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3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8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2 鲍明炜 ,颜景常;苏北江淮话与北方话的分界[J];方言;1985年02期
3 郑张尚芳;;皖南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1期
4 周政;;陕西平利洛河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2005年04期
5 周政;;关于安康方言分区的再调查[J];方言;2006年02期
6 孙宜志;;安庆三县市江淮官话的归属[J];方言;2006年02期
7 刘兴林;史前农业的发展与文明的起源[J];农业考古;2004年03期
8 吕传峰;常用词“喝、饮”历时替换考[J];语文学刊;2005年09期
9 解海江;李如龙;;汉语义位“吃”普方古比较研究[J];语言科学;2004年03期
10 吕传峰;;现代方言中“喝类词”的演变层次[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雨生;;湖南省茶文化研讨会既首届茶文化书法笔会与团体会员大会在衡阳召开[J];茶叶通讯;1992年03期
2 竺济法;;范增平致力推广台湾茶文化[J];农业考古;1992年04期
3 卢祺义;关于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1994年04期
4 卢祺义;上海小学开出茶文化之花[J];农业考古;1994年04期
5 卢建国;唐代茶文化钩沉[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6 寇丹;唐代茶会与茶文化(提要)[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7 吕维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诗歌文学的繁荣[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8 丹下明月;从茶文化看到的古代文化遗产[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9 丁文;在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10 卢棋义;记’95上海国际茶文化节[J];农业考古;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景迪云;;享受茶科学,体悟茶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2 关剑平;;茶文化研究的属性与方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3 朱自振;;前茶文化不属茶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4 徐永成;;茶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C];1998年
5 黄志根;;茶馆·茶文化:路在你脚下延伸[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6 江平;;池州茶文化的底蕴[A];200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1年
7 史建宏;;享受茶文化[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8 余双;;日本茶与茶文化和中国密切相关[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9 卢祺义;;关于“茶与世博会”若干思考与建议[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10 马舒;;从樊增祥的茶诗茶词 看清末茶文化的衰落趋向[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安阳霞;读者需要什么样的茶书[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2 赵勇军;为黔茶插上腾飞的翅膀[N];贵州日报;2007年
3 龙军;文化茶香透俗雅[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通讯员 方羽公 刘焕根 余杭记者站 钟卓嫣 沈雯雯;第九届中国茶圣节在径山开幕[N];杭州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薛城;乘风破浪会世博 直挂云帆济沧海[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6 记者 夏平容;荷兰首相拍手称赞蒙顶山茶技[N];雅安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唐俊博;陕茶的突破之路[N];陕西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赞;百湖茶香味渐浓[N];大庆日报;2011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刘琼;让茶回归“草根”[N];深圳商报;2011年
10 记者 谢克俭;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成立[N];福建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秀萍;明清茶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海燕;中国茶美学研究——唐宋茶美学思想与当代茶美学建设[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金珍淑;关于陆羽《茶经》中饮茶观点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丁氏碧娥(释心孝);禅茶一味[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堒卿;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华;茶文化空间中的茶席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2 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年
3 鲁烨;明代诗歌中的茶文化[D];江南大学;2011年
4 孟丹;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晓雪;中日茶文化之比较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饶恒;基于系统设计理论的现代茶具系统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7 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刘文洁;弘扬茶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李文杰;茶具设计之禅意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10 邹丽娟;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2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3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