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可见”的情态化与关联化——兼论汉语两类视觉词的演化差异

发布时间:2018-02-25 21:49

  本文关键词: “可见” “看见” 情态化 关联化 语法化 出处:《汉语学报》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可见"经历了由动词短语到评注性副词和连词的演化历程,这也是其情态化与关联化的过程。由于认知情态义发展程度的差异,以及句法模式、模态语义和主观视点的不同,汉语"可见"类与"看见"类视觉词的演化程度和结果有很大差异。
[Abstract]:"visible" has gone through the evolution from verb phrases to commentary adverbs and conjunctions, which is also the process of its modality and relevanc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modal meaning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in syntactic patterns, modal semantics and subjective viewpoints, "visible"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evolution from verb phrases to commentary adverbs and conjunction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visual words and visual words in Chines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9CYY035)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储泽祥;陶伏平;;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J];中国语文;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进军;;基于句法识别的有标复句层次关系研究[J];汉语学报;2009年01期

2 姚双云;;口语中“所以”的语义弱化与功能扩展[J];汉语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建;;偏正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蕴涵共性——基于中国境内语言的统计与分析[J];兰州学刊;2011年04期

4 吴锋文;;基于关系标记的汉语复句分类研究[J];汉语学报;2011年03期

5 李晋霞;;论“由于”与“因为”的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4期

6 王春辉;;汉语条件句标记及其语序类型[J];语言科学;2010年03期

7 谢晓明;;“难怪”因果句[J];语言研究;2010年02期

8 王颖君;;山东乳山方言条件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4期

9 戴庆厦;范丽君;;藏缅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研究——兼与汉语比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张健军;吴长安;;“X倒是X”小句及其对答联系项功能[J];语言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程书秋;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文格;现代汉语形谓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阮氏秋荷;现代汉语同位短语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丁志丛;汉语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及使用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武文杰;现代汉语视觉行为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容艺梅;初中生汉语母语书面表达中复句关系标记偏误考察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双双;“看”的语法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爱香;视觉动词“见”的语义特征对语法功能的制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超;《杨澜访谈录》中的常用话语标记“然后”和“所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磊;“为了”目的句句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君;现代汉语解注关系并列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振华;二句式转折句群的语义成分及其配置类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刚;典型因果复句关系标记在对外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查洁;现代汉语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互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oseph H.Greenberg;陆丙甫;陆致极;;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2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3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5 李润;试论实词虚化与句法结构的关系─—从“见”字的演变谈起[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卢英顺;认知图景与句法、语义成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韩玉国;汉语视觉动词的语义投射及语法化构拟[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4期

8 李文玲;语义成分分析探微[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4期

9 郑懿德;福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J];方言;1988年04期

10 张惠英;广州方言词考释[J];方言;199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旭;《语法化》简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2 王伟;试论现代汉语口语中“然后”一词的语法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刘绍忠,张平;什么是语法化?——语法化研究(上)[J];柳州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4 杨玉玲;汉语“语法化”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5年05期

5 陶立军;;语法化问题浅谈[J];文学教育(下);2008年11期

6 胡壮麟;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现代外语;2003年01期

7 周国辉,党俊卿;汉英复合词构词进程中的语法化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8 马清华;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J];语言研究;2003年02期

9 高秀雪;语法化及其语用动因[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10 黄玉花;朝鲜语动词ka ta的语法化[J];民族语文;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

本文编号:1535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35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