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吴堡东王家山方言同音字汇
本文关键词: 晋语 吴堡话 音韵特点 同音字汇 出处:《方言》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描写陕北吴堡话的语音系统,包括吴堡方言概况、声韵调、音韵特点和同音字汇。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honetic system of Wubao dialect in Northern Shaanxi, includ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Wubao dialect, phonological tone, ph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omonym.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7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丽珍;方山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焦君;黎城方音历史演变考[D];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
3 曹鹏;延川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小华;佳县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崔娜娜;兴县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焦姣;华阴夫水镇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振华;横山方言语音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杨颖;芮城县风陵渡镇话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向东;;陕北吴堡话的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J];语言研究;2007年01期
2 高峰;;吴起话音系及内部语音差异[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焦妮娜;;晋城话中的入声字[J];语言研究;2007年02期
4 黑维强;;陕北绥德河底方言的文白异读[J];方言;2010年04期
5 邢向东;神木方言的代词[J];方言;2001年04期
6 乔全生;晋语与官话非同步发展(二)[J];方言;2003年03期
7 陈盈新;;三门峡方言的语音、词汇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5期
8 李焕有;;从形容词的通用看晋语与河洛文化的渊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贡贵训;;安徽怀远方言“分音词”举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黑维强;晋语“去”本字辨[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建莉;;内蒙古凉城方言中的古语词选释[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4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谭旭;山西方言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郭佳;神农氏——在秦岭腹地建立华夏文明[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肖飞;“雪球”一直在滚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刘力源;童谣啊童谣,遥远的童谣?[N];文汇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蔡虹;普通话推广大潮:方言的挣扎[N];北京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毛帽;耕耘在方言的田野上[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大连歌舞团 张悦宾;浙江筝派代表曲目来源与演奏技法[N];音乐生活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峰;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焱霞;湘桂边界南山乡话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音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汤翠兰;广东新会司前话的音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许振国;《黄帝内经灵枢》音韵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俊s,
本文编号:1535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3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