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外来语音系学理论及其中国化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8-02-28 20:04

  本文关键词: 外来语音系学 输出语 接受语 调整过程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外来语音系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音系学分支,在西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国内学术界对该研究因重视程度不够而缺乏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围绕"控制外来语的调整过程的语言学机制是什么"这一中心议题,西方学界最近涌现出三大理论观点:感知论、音系论和综合模式论。其中,"综合模式论"可作为大陆研究外来语音系的新模式,由此对复杂的外来语调整过程提供了更为合理和全面的解释。同时应该强调,在吸纳外国理论的过程中,要结合汉语自身的特点来构建中国特色的外来语音系理论,从而对外语习得、汉语音系理论和汉语历史音韵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Abstract]:Exonym phonology is a new branch of phonology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the west.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 study, the domestic academic community lacks a broa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e central topic is "what is the linguistic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the adjustment process of foreign words". Recently, three theories have emerged in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perceptual theory, phonology theory and synthetic mode theory, among which, "Synthetical mode theory" can be used as a new model for the study of foreign phonology in mainland China. This provides a more reasonable and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for the complex process of foreign loan adjust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absorbing foreign theories, the foreign phonological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herefore, it can promote the study of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Chinese phonology theory and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
【作者单位】: 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语言学系;
【分类号】:H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锡彭;;外来词的语音汉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吉生;;再论汉语外来语音节可接受性的优选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瑞斓;;英语音节首辅音丛sC/sCC习得的优选论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陈乾峰;;汉语借词音译的优选论分析——以增音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蓝婕;许菊;;商标英汉翻译的优选论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李中良;;“粉丝”一词的理据性缺乏之我见[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姚秋月;;论外来词的汉化[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6 张宁;;优选论在英语音译词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于辉;;汉语中英语来源借词增音现象的音系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赵忠德;;优选论的加权赋值分析法[J];外语研究;2007年05期

9 王晓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辅音音系调整的优选论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张吉生;;再论汉语外来语音节可接受性的优选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莉;动漫语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晓颖;汉语中英语借词的优选论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3 杨峰;汉语儿化的音系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董娟;汉语中外来语本地化的音系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斌;现代英国英语音系的多维模式[D];南昌大学;2009年

6 黄鹂;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新趋势及规范化[D];西南大学;2006年

7 肖瑞珠;优选论在音译词中的应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吉生;优选论与汉语外来语的音节可接受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开瑞;动态对等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1998年04期

2 钱惠英;但愿仅此一家[J];汉语学习;1990年04期

3 肖坤学;语言的文化蕴涵与翻译[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S1期

4 曹国建;文化差异与语义对应空缺和翻译障碍[J];语言与翻译;1997年03期

5 陈琳;尤金A·奈达和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之比较[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4期

6 曹国建;文化差异与语义对应空缺和翻译障碍[J];长沙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7 韦志成;阅读教学的模糊心理[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林淑杰;论非语言交际及其符号功能[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王占斌,苑春鸣;试论商业广告翻译的特征[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0 单文波;对Nida动态对等论的再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池毓焕;;黄曾阳先生语料库思想概述[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温红彦;北京接受语言文字规范化评估[N];人民日报;2002年

2 周诺;让语言学“热”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萍;韩礼德的及物性与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48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48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