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会话中零回指研究的语用认知模式

发布时间:2018-03-01 23:14

  本文关键词: 零回指 汉语会话 分布特点 回指解读 出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根据关联理论和可及性理论,提出一个汉语会话交际中零回指的分析模式,以解读会话中的零回指现象。通过分析汉语会话中244个零回指例子,我们发现:(1)近距离语境的零回指出现率较高;(2)绝大多数零代词出现在主语位置;(3)零回指大多发生在无干扰性名词短语的语境,少数出现在含单一干扰性名词短语的语境;(4)零回指解读本质上是个即时的语用认知加工过程。总之,本文提出的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一般会话及长距离"反弹性"语境中的零回指现象。
[Abstract]: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and accessibility theory,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nalytical model of zero anaphora in Chinese convers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phenomenon of zero anaphora in Chinese conversation by analyzing 244 examples of zero anaphora in Chinese conversation. We find that: 1) the occurrence rate of zero anaphora in close-range context is higher. (2) most zero pronouns appear in the subject position.) Zero anaphora occurs mostly in the context of non-intrusive noun phrases. A few appear in context with a single interferential noun phrase (noun phrase) zero anaphora interpretation is essentially a process of instant pragmatic cognitive processing. The proposed model can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zero anaphora in general conversation and long distance "rebound" context.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英篇章视点回指的语用学探析”(项目编号:10YJA74006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余龙;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2 朱勘宇;汉语零形回指的句法驱动力[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郭海云;;英汉可及性标记系统对比研究及照应指称语的翻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2 刘国辉,刘露营;认知推理与深层回指的确定[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许余龙;汉语主从句间的回指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4 许余龙;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5 王建平;汉诗英译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6 王爱英;英汉篇章中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刘景霞;;英语名词性照应及其在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蒋平;零形回指现象考察[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9 马文;会话照应修正的认知可及性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韩玲,周平;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照应偏误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施栋琴;;从篇章的角度看汉语的“名-代/代-名”同位结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德亮;;汉语长距离回指的消解策略[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蒋平;零形回指的句法和语篇特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马文;汉语会话中的照应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王军;英语叙事篇章中间接回指释义的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丛禾;英汉语会话中第三人称回指现象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9 翁依琴;汉语零形回指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张瑞朋;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跨标点句句法关系约束条件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留生;英汉科技说明文对比分析[D];河南大学;2003年

2 段Z诰,

本文编号:1554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54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d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