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也谈词类活用和辅重现象

发布时间:2018-03-05 05:31

  本文选题:词类活用 切入点:辅重现象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常见的语言现象,可从信息论的角度进行新的解释,即人们在表达时,选取语言结构中信息量大的词语,而省略常规结构中信息量相对小的成分,从而最终在句法层面形成不同寻常的活用现象。
[Abstract]:The active use of parts of speech is a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ancient Chinese, which can be explained from the angle of information theory, that is, when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they select the words with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in the language structure, and omit the relatively small information elem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structure. In the end, an unusual active phenomenon is formed at the syntactic level.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俞理明;;词类活用和汉语构句中的辅重现象[J];古汉语研究;2008年03期

2 龙丹萍;;浅谈语境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制约功能[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5期

3 端木三;;重音理论和汉语的词长选择[J];中国语文;1999年04期

4 端木三;;重音、信息和语言的分类[J];语言科学;2007年05期

5 方平权;体用同形与词类活用说[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程邦雄,胡良;古汉语简约性的语言学分析[J];修辞学习;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先秦时期表结果“所以”的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徐江胜;;试论古汉语句子的焦点和焦点的凸显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张家合;;元刊杂剧的疑问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陶智;刘胜;;论古汉语中反身代词的转指用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曹小云;《论衡》疑问句式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史国东;近代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孙前进;;《洛阳伽蓝记》方位词及相关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李杰;;《韩非子》中的助动词“欲”与“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李美妍;;先秦汉语特指式反问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麟;;英语与汉语节奏模式的对比——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前瑞;;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6 周静;;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三原则与三模式的对应[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7 王路;;论“是”与“存在”[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丽;中古汉语主从连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崔四行;三音节结构中副词、形容词、名词作状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黄梅;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金星;听障儿童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朴顺姬;现代韩国语被动表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金灿;现代汉语假设复句语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永飞;上古到中古汉语有生名词语法功能的历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兴锐;现代汉语“上”类方位词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玉红;《世说新语》被动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秀秀;盂县方言后缀“子”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7 卢艳艳;动词“打+N”的语义语法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奇;江西境内赣方言动词完成体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9 郭亚丽;《说苑》双音节动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红军;维吾尔语新闻广播中双音节及三音节词重音声学特性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延君,范英爽;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场[J];长春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胡学文;论语境对意义的影响[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林茂灿 ,颜景助 ,孙国华;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初步实验[J];方言;1984年01期

4 杜占先;试论词义与语境[J];黑龙江财专学报;1987年01期

5 陆丙甫;结构、节奏、松紧、轻重在汉语中的相互作用——从“等等+单音名词”为何不合格说起[J];汉语学习;1989年03期

6 白平,王定秀;“词类活用”问题之我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董性茂,贾齐华;“词类活用”说的理论探讨与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俞理明;;《太平经》中非状语地位的否定词“不”和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2001年05期

9 王志洁;冯胜利;;声调对比法与北京话双音组的重音类型[J];语言科学;2006年01期

10 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理明;;词类活用和汉语构句中的辅重现象[J];古汉语研究;2008年03期

2 王敏;文言文中词类活用问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白平,王定秀;“词类活用”问题之我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温煜;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0期

5 高守纲;关于词类活用问题的再认识[J];古汉语研究;1991年04期

6 李索;词类活用的修辞意义[J];思维与智慧;1994年01期

7 张劲秋;“词类活用”说之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8 夏中易;浅论词类活用现象的实质和成因[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麻彩霞;;古今汉语词类活用比较[J];汉字文化;2008年01期

10 赵宗乙;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献疑[J];北方论丛;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艳梅;;从Shannon & Moles的交际理论看语言交际中的冗余性[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十六届信息论会议组织机构[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伟;;从信息论角度对FDMA、TDMA和CDMA之比较研究[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船舶通信与导航分册)[C];1999年

4 徐孔庆;;从信息论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5 ;前言[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维俊;金立俊;;不断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 努力做新世纪的信息导航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七届信息论学术年会征文通知[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七届信息论学术年会征文通知[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9 杜梦玄;;针灸作用机理信息增强规律[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10 贾彦国;郭继山;;最佳三进阵列偶的研究[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毕东海;信息论的深远影响[N];浙江日报;2000年

2 王春梅;充分调动社会打假资源[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陈力丹;当以信息论新闻[N];湖南日报;2002年

4 亦实;广义信息论方法[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5 杨贝;走近信息论之父——香农博士[N];光明日报;2001年

6 ;追忆信息论之父-香农博士[N];科技日报;2001年

7 贝尔实验室 中国基础研究院供稿;信息论之父香农博士去世[N];华夏时报;2001年

8 高德 高德哲学与医学网 □ 付兰英 包头市第四医院;探讨中医“气”的哲学实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沈新曦;地球人需要面向星际的新哲学[N];广州日报;2007年

10 刘卉;互联网对法官及法治的影响[N];检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岗;整合野对初级视皮层区神经元方位选择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2 卿铭;模糊熵及其在模糊系统优化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武中臣;复杂凝聚态体系中近红外光谱信号的信息提取及定量表示[D];南开大学;2006年

4 徐建程;相位干涉测量的信息理论分析[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5 韦军亮;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预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舒彤;供应链协同的供应商选择与销售预测[D];湖南大学;2008年

7 李刚;最佳离散信号偶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8 吴国清;科学计算时变数据集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9 李小琳;面向智能数据处理的贝叶斯网络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金鑫;视网膜时空反应模式与高效信息处理[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文蕾;《吕氏春秋》词类活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丽;词类活用的多视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葛川梅;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冗余等值[D];重庆大学;2003年

4 杜志华;文化缺省的翻译和信息理论中的冗余平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莹;信息论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6 颜丽洁;论英汉翻译中的冗余对等[D];广西大学;2005年

7 苏宋丹;翻译的传播本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张建琼;综合评价理论在唐氏综合症筛查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隆;基于信息论的特征选择和分类算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聂琨坤;独立分量分析及其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8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68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a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