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感叹性评价的“这NV的”构式分析
本文选题:“这NV的” 切入点:评价 出处:《语言科学》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这NV的"结构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一种构式,它的基本语义功能是表达说话人对当前语境中的某种事物或某种事态进行感叹性评价。它是由组合式述补结构"这NV得C"经由省缩语法手段演变而来的独立构式,具有表义含蓄、言简义丰的语用效果。
[Abstract]:The "NV" structure is a common construction in modern spoken Chinese. Its basic semantic function is to express the speaker's exclamatory assessment of something or a state of affairs in the current context. It has the pragmatic effect of implicature and Jian Yifeng.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0BWXJ10)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J10WD18)资助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玉玲;;单个“这”和“那”篇章不对称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2 翟颖华;旁指代词"人家"的构成及其语用状况考察[J];修辞学习;2004年04期
3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4 方梅;;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5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王晓丹;从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透视语言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蔡晓斌;;非范畴化过程中词义的主观化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黄理兵;;“A是A,B是B”句联的语义考察[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郑剑平;试论西昌方言的“X打X(/Y)+(L)”格式[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李丽虹;试从语用角度看“这NP”中的指示代词“这”[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郑晓雷;与“异态”有关的汉语副词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8 蒋华;;说“那个”[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李健雪;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曾立英;从认知角度谈“小句宾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2 古川裕;;关于“要”类词的认知解释 ——论“要”字由动词到连词的语法化途径[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古川裕;;现代汉语的“中动语态句式(middle construction)”——语态变换的句法实现和词法实现[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雁雁;;以关联为主的答句衔接语模式及特点[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8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江;篇章关联副词“其实”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2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观性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3 吕禾;现代汉语词语褒贬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范春煜;论言语行为中言语主体对言语形式的制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晓亮;系统功能语法维度下俄语语篇的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功平;副词“倒”与“却”的对比语义、语气及相关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孙利萍;可能补语在北方官话里的不对称考察[D];河南大学;2003年
8 谢翠玲;程度量主观性及副词“太”的相关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敏;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余泽超;[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华;符号结构与语法[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2 李胜梅;;修辞现象的结构分析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6期
3 刘富华;HSK词汇大纲中汉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与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1998年06期
4 胡明扬;基本句式和变式[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5 曹秀玲;汉语“这/那”不对称性的语篇考察[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6 徐默凡;“这”、“那”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1年05期
7 陆俭明;词的具体意义对句子意思理解的影响[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8 张燕春;易位与倒装和追补[J];汉语学习;2004年06期
9 冯志伟;;从格语法到框架网络[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从莱庭;μ学派的“一般”辞格理论[J];外语学刊;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哲;;新中国的语言规划及未来工作展望[J];语文研究;2011年03期
2 齐丽;;过渡型《基础护理学》双语教学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8期
3 成世勋;;哈萨克语和汉语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分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亦依;;作文难如做人[J];黄金时代;2006年11期
5 文秋芳;;《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的形成性评估:理论与实践[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1年03期
6 ;科技论文前言的写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肖治野;;副词“也”的行域、知域和言域[J];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8 刘禀诚;;新闻标题的分句隐含[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9 潘玉坤;;徐锴的《说文》虚词研究检讨[J];中国文字研究;2011年00期
10 陈菁晶;;与动物相关的中日谚语比较[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朝群;李冰芸;;语言礼貌的认知解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姬爱祥;乔氏理论中的被动态结构:动态发展及认知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明;言语行为理论在中国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广西大学;2008年
3 鲍远根;汉语商标名多音节化现象考察[D];暨南大学;2007年
4 王晓斌;英文报纸客观新闻报道的人际意义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辛声;四川大学生对四川话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薛兰华;汉语足球现场解说词的人际意义[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韦晓保;言语交际中的反语理解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71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7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