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式语法的外框架模式与汉语短语研究
本文选题:新构式语法 切入点:外框架模式 出处:《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Borer外框架语法模式为代表的新构式语法结合了Goldberg和Croft等的构式语法思想以及Chomsky学派的某些研究成果,创立了新的语言观以及短语描写和阐释手段。该语法模式认为词条只携带语义信息,不具有语法信息,语句的最终解释来自功能词等所投射的构式框架与所填充进来的词项的相互作用。依据新构式语法独特的语言观和表征方式,本文得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英、汉名词短语及框式虚词结构这样的动词短语进行分析,对一些传统上比较棘手的短语现象给予系统阐释,从而展示了这种新语法模式的阐释力。
[Abstract]:The new construction grammar, represented by the external frame grammatical pattern of Borer, combines the constructional grammar ideas of Goldberg and Croft, as well as som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Chomsky School. A new approach to language and phrase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has been created. The grammatical model states that entries carry only semantic information, not grammatical information. The fi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ntence comes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frame projected by the functional words and the items filled in. According to the unique linguistic view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neo-construction grammar, this paper is able to study English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erb phrases such as Chinese noun phrases and the structure of frame function words, and gives a systematic explanation of some traditionally troublesome phrase phenomena, thus demonstrating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is new grammatical model.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项目“构式语法的理论、流派及应用”(11JHQ054)
【分类号】:H0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2 邓思颖;;粤语框式虚词结构的句法分析[J];汉语学报;2006年02期
3 林巧莉;韩景泉;;从“分布形态理论”看汉语的词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顾阳;;langai、mi与景颇语数名结构再析[J];语言科学;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晁瑞;;ABB状态词构式的结构整合与意义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陈红燕;;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用”字介词框架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刘向东;;汉语词类划分的分歧与和解——来自生成语言学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储泰松;;普通话拟声词的语音规律及其例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高志胜;;现代汉语让步连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陈颖彦;;浅谈“很+名词”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7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方寅;;也谈动量词的语义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9 王月萍;;“可是”的语法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路崴崴;;“V一下”结构语义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林达真;李绍滋;;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惠;苏新春;;XHK基于语法知识的汉语词义描述[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梁银峰;;《祖堂集》助动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樊立三;亢世勇;王兴隆;马永腾;;语文词典标注词性的基本原则[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钱小飞;陈小荷;;含“的”字偏正结构的最长名词短语的自动识别[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清平;“里”、“里面(头、边)”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向琦丽;现代汉语名词活用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江苗;马山壮语“形容词+NP”结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杨丽敏;反义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微微;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介词对比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载喜;试论名词的形谓化用法[J];汉语学习;1981年02期
2 宋玉柱;评“名词的形谓化用法”说[J];汉语学习;1981年04期
3 范晓;;关于汉语词类的研究——纪念汉语词类问题大讨论50周年[J];汉语学习;2005年06期
4 程工;名物化与向心结构理论新探[J];现代外语;1999年02期
5 郭锐;词频与词的功能的相关性[J];语文研究;2001年03期
6 胡明扬;;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7 郭锡良;;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8 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9 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2009年01期
10 施其生;论广州方言虚成分的分类[J];语言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爱平;;黏合式名词短语结构关系的考察和分析[J];中国语文;2004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571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7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