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作格结构的及物性和主观性

发布时间:2018-03-06 00:01

  本文选题:及物性 切入点:主观性 出处:《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类型学研究表明,及物性反映了人类经验中最基本的事件图式,语义上的及物性事件观是及物性研究的最好起点。而及物性和主观性是内在联系的,及物性程度降低,句子的主观性增强。从及物性和主观性的关系着眼,作格结构相比普通及物结构,有相应的不及物起动结构,可以将及物性降低,可以概念化背景和提高主观性识解。而作格结构和普通及物结构的及物性和主观性的问题可以从认知角度作出相应的解释。
[Abstract]:Typology studies show that transitivity reflects the most basic schema of events in human experience, and that the semantic and materialistic view of events is the bes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tudy of transitivity, and that transitivity and subjectivity are intrinsically related, and the degree of transitivity is reduc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itivity and subjectivity, the case structure has a corresponding intransitive starting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ordinary transitive structure, which can reduce the transitivity. It can conceptualize the background and improve the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while the problems of case structure and general transitive structure as well as transitivity and subjectivity can be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基金】:2008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项目编号:BW0823)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王晓丹;从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透视语言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蔡晓斌;;非范畴化过程中词义的主观化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郑剑平;试论西昌方言的“X打X(/Y)+(L)”格式[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郑晓雷;与“异态”有关的汉语副词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6 李健雪;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曾立英;从认知角度谈“小句宾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石锓;ABB式形容词语在宋代的演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孙菊芬;“毕竟”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演变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吴媛媛;“可”字的虚化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2 古川裕;;关于“要”类词的认知解释 ——论“要”字由动词到连词的语法化途径[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古川裕;;现代汉语的“中动语态句式(middle construction)”——语态变换的句法实现和词法实现[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雁雁;;以关联为主的答句衔接语模式及特点[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6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观性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2 吕禾;现代汉语词语褒贬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范春煜;论言语行为中言语主体对言语形式的制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晓亮;系统功能语法维度下俄语语篇的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功平;副词“倒”与“却”的对比语义、语气及相关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孙利萍;可能补语在北方官话里的不对称考察[D];河南大学;2003年

7 谢翠玲;程度量主观性及副词“太”的相关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敏;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余泽超;[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10 崔晓飞;现代汉语副词“倒”考察[D];河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婷;;新闻语篇的及物性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2 彭兵转;;从情态角度看语言意义的主观性[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3 凌琳;;基于功能语言学的失语症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王小穹;;《朱子语类》中“只是”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汉字文化;2011年03期

5 薛宏武;董继和;;现代汉语谓词价变现象的教学与改革问题[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刘烨;;预设否定副词“白”和“瞎”的主观性语义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唐善生;;副词“从来”的语义及其句法特征[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8 李小幫;;语气词“已”“而已”的形成、发展及有关问题[J];汉语史学报;2009年00期

9 苏俊波;;十堰方言“看叫NPV/A得看”句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冯素芳;王艺平;;语言元功能思想对语篇分析的指导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明荣;谢双园;;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义娜;;人称代词移指现象的主观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秀珍;;两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江荻;;藏语动词的及物性、自主性与施格语言类型[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彭宣维;;及物性结构式及概念语义隐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张宝林;崔希亮;任杰;;关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建设构想[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东海;张绍麒;李敏;;现代汉语网络考试试点研究报告[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王寅;;“体验性概念化”语义观对后现代哲学“人本主义”的修补——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茜;汉语水平考试(HSK)有重大调整[N];光明日报;2006年

2 董洪亮;“汉语托福”明年大调整[N];人民日报;2006年

3 赵凤华;汉语水平考试(HSK)做重大调整[N];科技日报;2006年

4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西南大学文学院 肖梅旎;从“沛公军霸上”说起[N];学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李洁红;指示语的认知模型解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兰佳睿;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9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军红;指示语:心理空间与主观性[D];河南大学;2006年

2 柳杨;虚拟语气的主观性[D];西南大学;2008年

3 朱义莎;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句式语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凌剑春;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观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5 谢翠玲;程度量主观性及副词“太”的相关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俊玲;程度副词的主观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黄蓓;形容词衍生之强化词的主观性与主观化[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三东;与形容词有关的程度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冠乔;论主观性在“如果说”词义演变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彬;程度副词短语分布差异的认知解释[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72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72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