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视角下的项目翻译学习模式研究
本文选题:学习科学 切入点:项目翻译学习 出处:《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过程研究的相关成果,本文认为,翻译是以知识为内涵、以语言为中介、以认知为途径、以真理为导向、以交际为目标的动态社会心理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科学"积极建构"、"情境学习"、"社会交互"、"认知工具"等核心观点,提出翻译教学应与当代翻译活动的现实过程保持一定的镜像关系,营造独立思考、协作共享、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强化学习者的问题求解和知识迁移能力。全文以此为框架,从理论基础、目标倾向、实现条件、操作程序、效果评价五个维度出发,阐释项目翻译学习模式的设计思路、特征以及构型,以此作为翻译学习模式创新的佐证。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evant achievements of process research,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ranslation is a dynamic socio-psychological process with knowledge as its connotation, language as its medium, cognition as its approach, truth as its orien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its goal. Combined with the core viewpoints of learning science, such as "positive construction", "situational learning",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gnitive tools", it is proposed that translation teaching should maintain a mirror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alistic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nd creat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ooperative sharing. This paper takes this as the framework, starting from five dimension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goal tendency, realization condition, operation procedure, effect evaluation, etc.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esign idea, characteristics and configuration of project translation learning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as evidence of innovation of translation learning model.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基金】:国家级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S1Z31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宇;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再思考——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的一次尝试[J];外语界;2003年01期
2 叶苗;;翻译教学的交互性模式研究[J];外语界;2007年03期
3 杨柳;信息化翻译教学的图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刚;浅析采访主客体间的心理互动[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程少武;语言输出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高路;;超文本网络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楠;;“短信”媒体 卓越“视”力——从厦门“PX风波”看手机短信的舆论力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陈小红;;寓德育于大学英语教学之我见[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6 李豫颖;;教学模式的建构——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王海;;20世纪上半叶西方政治家的宣传技巧考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崔铭;王换娥;;法商类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及创新实验区构建[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张大生;王晓春;;从传统家庭到学习型家庭转变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宁;;信息技术在MTI教学的应用:北外高翻学院的实践[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党跃武;;从知识交流到知识管理——新知识交流论纲[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4 张次第;曹萌;;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杨艳珊;;伊莱休·卡茨传播思想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6 冯炜;;社会场景:传播主体的心理场[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姜红;;作为“信息”的新闻与作为“科学”的新闻学[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王军;曹宇;肖畅;;设计艺术传播的可持续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刘高明;胡君杰;万方杰;;“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微格教学方法研究[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10 刘高明;万方杰;;“放大器中的反馈”微格教学法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梁林;中国田径服务市场营销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7 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李朝东;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丽;“转基因水稻”事件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琪;网络舆论被主流媒体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翟海群;《大学英语》文本类型与阅读绩效相关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徐送林;知识时代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艳敏;学习者个体的学习需要分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项永芳;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 卢思源,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04期
3 张瑜;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翻译教学走向[J];外语界;2003年01期
4 张云;曾凡桂;;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改革探讨——供需均衡原理引发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7期
5 卢思源,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中国翻译;2000年01期
6 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年02期
7 刘季春;调查与思考——谈建立我国翻译教材的新体系[J];中国翻译;2001年04期
8 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年05期
9 杨承淑;谈笔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莺莲;赵健;;面向设计实践的学习研究:AERA2011年会学习科学专题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9期
2 郑旭东;;学习科学人物谈之十:学习科学的拓荒者——Seymour Papert[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10期
3 马广惠;;Bialystok的语言学习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1997年01期
4 王荣英;;Gass习得模式的语言输出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马文涛;;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探究性学习模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17期
6 梁丽霞;;3G环境下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
7 吴伟强,徐德明;毛泽东─—中国学习科学的伟大奠基者[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3期
8 晋刚;马菡;;探究式学习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S1期
9 邵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与能力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瞧秀梅;王奕文;;主体学习模式对外语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之良;;研究学习科学,改善学习状况[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2 李荐;;友善用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习科学的新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3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4 宋洁;;试论成人学习模式[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赵友增;;大力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模式[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7 刘婉秋;;运用网络技术,创建“情境——探索”学习模式[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磊;;浅谈网络教学的学习模式、特点及发展方向[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刘颖莹;;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及辅导的需要[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郭爱民;;特困生学习的困惑——高中特困生自我调节学习模式辅导案例分析与超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大学副校长 张一兵;学习模式的转换:哲学教学改革的入口[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木军;激发少年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任国军;红岗区打造全新“四级矩阵”学习模式[N];大庆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雪林;市民可选哈佛麻省课程[N];文汇报;2010年
5 常燕;研究学生学习模式——自主探究[N];伊犁日报(汉);2010年
6 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 谭尊相;学习科学势在必行[N];咸阳日报;2010年
7 马正秦 侯亚龙;学习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N];陕西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学习科学理论高举光辉旗帜[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9 记者傅春秘;海港区创新学习模式[N];秦皇岛日报;2011年
10 《中国幼儿教育周刊》编辑部;思想的碰撞 学习的革命[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都;关于复杂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顾姗姗;负反馈、修正后输出、注意和感知对外语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顾伟勤;语言输入、交互和二语学习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晨光;体验式学习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村;基于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学习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恒s,
本文编号:1573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7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