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略谈汉语语法化研究中的若干疑难现象

发布时间:2018-03-06 11:01

  本文选题:语法化研究 切入点:语言现象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Abstract]:At present, grammaticalization research is a hot topic in Chinese linguists, which is reflected not only in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researchers, but also i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 In other words, it is a rethinking of 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 as a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theory. For example, For some linguistic phenomena which cannot be covered by 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 should they be excluded from the discussion of the theory as a matter of course? Which level should we use to explain the complicated and complicated Chinese language phenomenon in history?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is problem, this column specially invites famous scholars and experts in the study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Chinese in China to introduce three pen talks. Professor Zhang Yisheng'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materialization of function words and morphemes, defamiliarization vari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misuse. The interruption and dislocation of historical corpu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 is not completely effective in dealing with Chinese language phenomena. The other two are examples of concret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phenomena by 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 Professor Fang Mei's articles focus on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affix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 of the affixed word "X". Professor Cui Ying-xian 's article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verb reduplication as the central field,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rial meaning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change of the language. It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from lexical meaning, syntactic combination to lexical form. The above discussion touches on the legitimacy of 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 research in China. It is also hoped that the study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Chinese will be introduced in the interaction of questioning and defense, which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the study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Chines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YY048) 上海市哲社项目(2006BYY006) 上海市重点学科三期项目(S30402)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达生;;浅谈词语修辞意义的锤炼[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蒋德均;;试论诗歌语言的弹性与张力及其成因[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应雄;;陌生的故事,熟悉的镜语——关于《出嫁女》[J];电影艺术;1991年05期

4 刘英凯;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J];外语研究;1999年03期

5 冉东平;陌生化与即兴喜剧——评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6 王滢;;“陌生化”理论在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2期

7 毛晓琴;;让作业与快乐相伴——浅谈陌生化原理在作业设计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2010年02期

8 陈小琴;;谈当下中国画图式“陌生化”的必然性[J];美术大观;2010年04期

9 苏宏斌;应该怎样对待形式主义的理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年03期

10 魏家海;五四翻译文学文体的“陌生化”与传统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丁汉;;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2 张俊翔;潘绍典;;“显性语言现象”和“潜性语言现象”[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赖忠先;;中小学教材中若干似是而非的常见语言现象评析[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罗平;;一个不容忽视的语言现象—俄语缩略词[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张振梅;;语言板块与语言变体理念对英语教与学的启示——我的教学观:认知语言现象应成为英语教与学的目标[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仇小屏;钟玖英;;《灵活的语言》后记[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施春宏;;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规则本位和语用本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祥梁;;英汉语言中的回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仇小屏;;论意象的创新——从现代诗文中的譬喻修辞切入[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嘉明 厦门大学哲学系;从语言现象学看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周锦国 大理学院文学院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新意来自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巨龄;由一种语言现象想到的[N];光明日报;2000年

4 耿振奎;要有陌生化意识[N];中国工业报;2004年

5 赵卫防;《建党伟业》:熟悉历史的陌生化叙述[N];中国电影报;2011年

6 金开诚;略说一些语言现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王美春;熟悉而陌生之作[N];文艺报;2010年

8 毛卓亮;陌生化与玄学派[N];河北日报;2002年

9 ;名栏目需要陌生化[N];中华新闻报;2003年

10 周红才;“陌生化”的写作思维[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陈静;唐宋律诗诗体流变的审美规律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4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李茂叶;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艾琳;英汉双关的认知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孙爱珍;计算文体学工作模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周瑞敏;诗歌含义生成的语言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曲英梅;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动名化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昌凤;论现代艺术的陌生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琳琳;《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陌生化艺术[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7年

3 李胜利;“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4 刘永莉;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异化[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田园;试论郑渊洁童话的陌生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施琴;抒情小说体式的拓展和陌生化叙事——《呼兰河传》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娟;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李新坤;论比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冯玉芳;卓别林喜剧艺术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磊;探讨“陌生化”理论在图形设计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74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74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4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