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金庸小说及影视鉴赏”教学探微
本文选题:金庸 切入点:小说 出处:《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开设"金庸小说及影视鉴赏"这门公选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从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三点并举出发,总体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追求创造性突破,备课和讲课时将原创讲稿、讲座形式和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进行积极的有益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Abstract]:Set up "in Jin Yong's novels and film appreciation" the elective course, has important cultur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ultural literacy. 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 knowledge and thought of three points simultaneously, overall grasp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pursuit of creative breakthrough in teaching methods, lessons and lectures will be combined with the original script, the form of lectures and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closely and actively beneficial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H1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学习,邱坤荣;虚拟历史空间 展示现代文化生活——简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辜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论金庸《雪山飞狐》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3 王雅萌;;浅析传统文化对金庸小说的影响——兼论张无忌的性格塑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尹福Oz;;《史记》与《天龙八部》:结构模式的承传与重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5 黄艺红;;论中国大陆金庸小说研究的两极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6 马潇;;众星拱月与从一而终——从《书剑恩仇录》看金庸的情爱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赵跃鸣;;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金庸小说[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8 周志强,吴立华;告别英雄──萧峰形象简论[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周志强;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10 龙江;;谈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思想文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求斌;;析《水浒传》对金庸小说的影响[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2 张超;刘同为;;“金庸武侠”探骊——从传统武学的角度审视金庸武侠作品的文化内涵[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显惠;传媒视阈下的“大陆新武侠”[D];兰州大学;2011年
2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登林;上海市民文化与现代通俗小说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冯媛媛;侠文化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嬗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宋琦;武侠小说从“民国旧派”到“港台新派”叙事模式的变迁[D];山东大学;2010年
6 吴匀;中国武侠电视剧的空间建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肖佩华;市井意识与现代中国市民小说[D];河南大学;2006年
8 董天策;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徐秀明;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10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凝;金庸小说复仇主题的西洋化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师徒伦理叙事[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张伟;论金庸对武侠小说的现代化改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军海;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民族国家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朋朋;1991-2001:“鲁迅传统”的嬗变[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玉辉;金庸武侠小说审美范式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弥建立;论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正邪之“反”的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08年
8 王雨;中国大陆金庸研究述评[D];郑州大学;2009年
9 许平;金庸作品中的儒释道思想解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白雅童;坚守与超越[D];河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英群;;“金庸小说及影视鉴赏”教学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丁进;金庸小说研究史稿[J];嘉兴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金庸;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J];读书;1994年03期
4 ;仙乐飘飘 音乐演绎金庸作品[J];语文世界(小学版);2000年03期
5 彭宏;;网上金庸,,“我”为主宰——电媒时代的文学阐释[J];长江学术;2007年04期
6 陈尚荣;金庸能走多远?——关于金庸热的文化语境透视[J];当代文坛;2002年01期
7 钟晓毅;拔剑四顾心茫然——从金庸作品看中国知识分子孤独退隐心态的一脉相承[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5年01期
8 黄立华;写意、虚拟及幻想──从金庸作品看武侠小说的特征[J];学术界;1999年01期
9 满城风;;谁解智慧激荡的乐趣[J];作品;2006年12期
10 ;金庸:大侠八旬去读博[J];时代人物;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国建;;小说:叙述的“距离”控制[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郭红;;“文献”小说——《嘉莉妹妹》[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张兰珍;;从马洛的寻觅看文明的堕落[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郭沫若;;并没“浪费”[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5 李安纲;;《西游记》之谜并不迷——答郑文先生《原本不迷 解而益迷》[A];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郑江义;;非常时期 苦乐童年——简评喻莉娟的小说《卉卉》[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莉;;丰产背后的焦虑——1990年代来小说繁荣现象反思[A];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陈文新;;金圣叹论小说“文法”[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雄;;自封总编——我的一次策划实践[A];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中国编辑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徐德明;;新市井小说略论:从《推拿》说起[A];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毓璜;小说走向和走向小说[N];文艺报;2005年
2 于耀江;朱日亮和他在地缘位置上的小说[N];吉林日报;2005年
3 渠竞帆 编译;幻想小说雄霸天下 科幻小说寻求突破[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毛志成;小说不必“为主”[N];文学报;2005年
5 ;“他的小说感动得我掉泪”[N];文学报;2005年
6 林岚;小说编辑的当代挑战[N];文艺报;2005年
7 林一平;历史比小说更好看[N];文艺报;2005年
8 ;新版《金庸作品集》面世[N];福建日报;2003年
9 叶于;可疑的短信小说[N];人民日报;2004年
10 叶永烈;奇幻热、玄幻热与科幻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清茹;光绪二十九年(1903)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申载春;小说:在影视时代[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魏文哲;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苏建新;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乔光辉;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6 曹禧修;抵达深度的叙述[D];河南大学;2002年
7 董小玉;暮色中的寻找[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祝欣;叙述的交响[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军;舒群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谭浩智;历史深处的声音[D];郑州大学;2004年
3 何永贤;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丑的揭示[D];延边大学;2006年
4 霍晔;水的世界与水边的人生[D];吉林大学;2007年
5 武琼;论凌叔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唐丽丽;寓庄于谐 透视社会——明代诙谐小说散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谭念;论托玛斯·哈代的小说创作思想发展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金真徽;小说到电影——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9 杜丽娟;永恒的求索[D];河北大学;2004年
10 史晓丽;论苏童小说的逃逸意象系统[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78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7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