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词类划分中功能标准与形式标准的结合——从藏语词类划分说起
本文选题:词类划分 切入点:形态标准 出处:《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词类划分的标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欧洲人根据形态发达的印欧语特点,提出形态标准;北大教授朱德熙先生,从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的实际出发,提出词类划分的功能标准,认为功能标准适合所有语言,并列举俄语借词的例子。文章以藏语名词和动词为例,指出方法简捷,易于理解,易于操作,是藏语词类划分的重要选择。
[Abstract]:The standard of classific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s an ancient topic.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ed Indo-European language, Europeans put forward the standard of form. Zhu Dexi, professor at Peking University, started from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strict form in Chines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unctional standard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considers that the functional standard is suitable for all languages, and enumerates examples of Russian loanwords. Taking Tibetan nouns and verbs as example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method is simple, easy to understand and easy to operate. It is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the division of Tibetan parts of speech.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文学院;
【基金】:西藏大学“211工程”研究型课程建设项目“现代藏语语法教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2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奔;词类划分的标准研究述评[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2 颜文婕;;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01期
3 卞许彬;;词的同一性问题新解[J];焦作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王丽晗;;刍议词类划分的标准[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5 任素贞;语言内—跨语言教学策略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2年04期
6 黄海燕;;二语习得中的隐喻学习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范振东;;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对比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4期
8 华丹;赵欣;;论积极普及普通话与加快汉语汉字规范化结合[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史冠新;;现代汉语语气词界说[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10 吕志;古代汉语教材词类划分分歧现象探讨[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正超;;现代汉语时量词研究概述[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关于汉语词类系统历史演变的思考·提纲[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郭文燕;;区别词新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保亚;;词和词组的分布特征分析——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靳光瑾;肖航;富丽;;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修订)[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亚军;;语用功能词及其词类归属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李红印;;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如何标注词性[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8 史有为;;此词类与彼词类——从高名凯先生词类理论谈词类[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9 肖娅曼;;汉语“词类”的非独立实存性与词类功能(摘要)——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10 段满福;;从《汉语语法论》两个版本看高名凯汉语语法理论的变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晓芳;张斌语法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春风;邦朵拉祜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5 褚俊海;汉语副词的主观化历程[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怀成;现代汉语动词指称化的层级分布及其类型学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金灿;云南鹤庆白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美雨;车王府藏子弟书方言词语及满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莉;“广义形态”说在汉语语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D];新疆大学;2008年
2 许红花;HSK甲级词中的兼类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3 梁s,
本文编号:1582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8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