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词分立”
本文选题:词汇学 切入点:语汇学 出处:《辞书研究》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温端政先生明确提出"语词分立"说,对此,有人支持,有人质疑。文章从必要性、合理性、可能性三方面入手对此问题做一考察,认为温先生强调重视对"语"的研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将"语"、"词"绝对分立,未为妥当;把"语"独立出"词汇学"研究的范围而自立门户,建立一门与"词汇学"完全平行的新学科的做法有待商榷。
[Abstract]:Mr. Wen Duanzheng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separation of words and phrases." there are people who support it and some people question it. The article examines this issue from three aspects: necessity, reasonableness, and possibility. It is considered that Mr. Wen's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language" has its positive significance, but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separate "language" and "word", and to separate "language" from the scope of "lexicolog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subject parallel to lexicology is open to question.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温端政;论语词分立[J];辞书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马思周;;“语言规划”和“语文现代化”的三个含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岳辉;闫冰;;形容词性成语的语法结构及功能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卢小宁;从汉字“吃”看汉语词语的信息特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李馨;;谈成语的语义变异及其规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陈宇涵,任汇江;现代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语义结构模式[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刘川民;从两种版本的比较谈《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苏珊娜;;解析网络词语的造词“密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李绍群,王进安;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的语法特点[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王吉辉;AABB式与成语词典条目的收录[J];辞书研究;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博;;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同(近)义词”处理模式分析及建议[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刘知远;孙茂松;;基于WEB的计算机领域新术语的自动检测[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7 聂蒲生;抗战时期在昆明专家对云南和大凉山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杨梅;阿美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业兵;从语境角度考察词义演变的规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燕;汉语外来词的名实及其造词法与构词法[D];延边大学;2000年
3 陈丽萍;法律语汇中的两栖词语[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谭宏姣;汉语源义素及其在词汇系统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1年
5 李轶;词义变异的认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楚云(Pattaya Tinnatayanon);从汉语熟语看中国传统等级观念[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潘雪莲;规范型词典的收词原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谭代龙;《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张美霞;现代汉语双音节缩合词语语素选择的制约机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10 刘新春;睡觉类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温端政;论语词分立[J];辞书研究;2002年06期
2 温端政;“语词分立”和方言语汇研究——重温吕叔湘先生《中国俗语大辞典·序》[J];语文研究;2005年02期
3 李红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语”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4期
4 吴芳;;俄汉熟语概念的对比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茁;词汇化程度的英汉对比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宝利;;反训性质探源[J];语文学刊;2010年07期
3 刘哲;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述评[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S1期
4 张礼;;现代汉语文艺语体词研究刍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卫琳;;现代汉语修辞派生词管见[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文祥;;词汇学范畴在词典中的相对性[J];辞书研究;1981年01期
7 王振顶;查中林;;《论语》在词汇学上的重大贡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1期
8 郭伦;;浅谈《段注》在词汇学上的贡献[J];大舞台;2010年12期
9 韩陈其,立红;汉语词汇学引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杨振兰;;全国词汇训诂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J];中国语文;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毕 上海辞书出版社;词汇学-语汇学-词语学:语汇学史的螺旋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黄忠廉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创立语汇学有学理支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周荐 澳门理工学院教授;中国词汇学发展需明晰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郑述谱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学研究所所长;从词汇学的辖域说开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南京市文枢中学 杨娅妮;浅谈汉语新词语发布的词汇学意义[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6 山大;全国词汇训诂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侯晓斌;“首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在并召开[N];山西日报;2007年
8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李宇明;发布年度新词语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9 中国人民大学 周士琦;从“驴马之争”看并列语素排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语言所 谭景春;语言所词典室不平凡的50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作明;东晋南朝道教上清派经典行为词新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菊芬;《广雅·释沽》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龚穗丰;南昌话特征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孔飞燕;语词的广义修辞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裴文倩;当代社会流行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永华;新疆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U,
本文编号:1582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8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