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名词的两种形式——谈“所有NP”和“所有的NP”
本文选题:限定量化词 切入点:所有 出处:《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Barwise Cooper[1]以来,绝大多数关于限定量化词的研究都认为量化词的限制部分应该是NP,然而,Matthewson[6]在对St’át’imcets语和英语中的量化词研究后却认为,所有的量化词的限制部分都应该是DP。本文通过对汉语中"所有"型量化词的语义进行研究证明,上述两种量化式都是自然语言所需要的。其中,"所有NP"对应的是前者意义上的量化式,"所有的NP"对应的是后者意义上的量化式。同时,本文还将探讨这两种量化式的语义上的异同,并基于此对"所有NP"和"所有的NP"的一系列差异作出解释。
[Abstract]:Since Barwise Cooper [1], most studies on quantized word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limiting part of quantification words should be NPs. However, after studying the quantification words in St' 谩 tnimcets and English, Matthew Matthewson thinks, The limitation of all quantization words should be DP.These paper prove the semantics of "all" quantization words in Chinese. Both of the above quantization forms are required by natural language. Among them, "all NP" corresponds to the quantization form in the former sense, and "all NP" corresponds to the quantization form in the latter sens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will also discuss the semantic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quantitative expressions, and explain a serie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all NP" and "all NP".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2 熊仲儒;零成分与汉语“名物化”问题[J];现代外语;2001年03期
3 王秀卿;王广成;;汉语光杆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J];现代外语;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夏年喜;;逻辑学、语言学与信息科学——论自然语言逻辑的学科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张杰;;英语多元wh-问句句法和语用制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姚小烈;;关于“NP的VP”结构中心语问题的一点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南潮;英汉语SOV结构的推导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仰鑫,欧阳俊林;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演变及其认知科学背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熊仲儒;;汉语式话题句的结构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熊仲儒;;汉语中无定主语的允准条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广成;;语义研究的信息视角——情景语义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张琪;英汉动词短语省略的共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芳;张斌语法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丽娟;从名词、动词看现代汉语普通话双音节的形态功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王欣;汉语基数词语义和语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黄贞姬;韩国语汉字形容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5 姚小烈;生成语法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余金枝;矮寨苗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炯;汉语量化结构的形式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8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田臻;汉语静态存在构式对动作动词的语义制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奇静;最简方案框架下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2 姜婷;TG理论视角下英汉空语类对比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3 吴圣凯;There-be结构新探[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王燕燕;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的句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铁钢;附加语的句法分布[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杨婷;汉语动词性结构做主语的句法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金司;非限定动词在各构句成分功能系统内的分布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8 孙琦;英汉有标记差比结构生成对比[D];延边大学;2009年
9 吴梅;英语在法语过去时和未完成过去时学习中的干扰[D];贵州大学;2009年
10 余丽娟;英语‘A+I’结构的句法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德熙 ,v缂孜,
本文编号:1582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82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