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
本文选题:五华客家方言 切入点:词汇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五华话是客家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其语音、词汇和语法均与普通话和梅县话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本文试以五华县中部的横陂话为调查点,将一些常用词与普通话和梅县话进行对比,主要从词的外部结构和语义层面等几方面去揭示它们各自的规律,从而显示出五华话词汇的鲜明特点。
[Abstract]:Wuhua dialect is one of the sub-dialects of Hakka dialect. Its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utonghua and Meixian dialect. By comparing some common words with Putonghua and Meixian dialect, this paper reveals their respective rules from the external structure and semantic level of the words, thus showing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uhua dialect vocabulary.
【作者单位】: 广东嘉应学院;
【分类号】:H1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雪贞;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J];方言;198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蓝;大方话中的“倒”和“起”[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2 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9年04期
3 谢留文;重读《临川音系》[J];方言;1999年03期
4 潘家懿;广东南塘客家话的历史演变[J];方言;1999年03期
5 张振兴;闽语及其周边方言[J];方言;2000年01期
6 林立芳,庄初升;粤北地区汉语方言概况[J];方言;2000年02期
7 庄初升,林立芳;曲江县白沙镇大村土话的小称变音[J];方言;2000年03期
8 谢留文;汉语南方方言几个常用词的来历[J];方言;2000年04期
9 张双庆,万波;客赣方言“辫”读如“边鞭”的性质[J];方言;2002年01期
10 覃远雄;方言本字举例[J];方言;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9 吴波;江淮官话语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太青;屏南代溪话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涛;梅州客话音韵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刘新华;兴国境内两个客家话点的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丘冬;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方言的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德强;重韵的性质、类别及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反映[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庆;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曾为志;新都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及成都官话词汇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小平;田林宁都客家话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10 李莎莉;明代江西诗人用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欣;;从动物名称中看文化差异与词汇联想意义之间的联系[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2 积雪草;;羡慕中等女人的上等幸福[J];八小时以外;2010年01期
3 谷莉;;梅[J];诗潮;2010年02期
4 ;新书咨询[J];日语知识;2010年02期
5 张丹宇;;办公用品词汇[J];日语知识;2010年02期
6 ;新书咨询[J];日语知识;2010年01期
7 张小芳;;文具词汇儿歌[J];小学教学设计;2010年03期
8 周志锋;;宁波方言的词汇特点[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刘建伟;;浅谈词汇的文体意义对语言交际的影响[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刁晏斌;;试论当代汉语新等义词[J];汉语学习;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国红;;初探高中英语阅读课任务型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安华林;;关于汉语释义基元词的界定问题[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林士铉;;十八世纪满蒙语文交流初探——以《满蒙汉三体字书》音写蒙文为中心[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5 刘坦;柴所成;;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6 刘巍;;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7 梁素芹;曹杏;;韩礼德情景语境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Oracles & Miracles及其中译本《“剩”贤奇迹》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8 钟素花;;英语词语及来历漫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9 耿铭;;陕南安康中原官话重叠儿化名词初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卢涛;;汉语偏误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意义[A];“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新年祈盼走出“紧缩”[N];人民日报;2011年
2 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藏头露尾”呼唤沟通[N];人民日报;2011年
3 黄晴;热词游戏与世态百相[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驻南非记者 裴广江;“呜呜祖拉”延续精彩[N];人民日报;2011年
5 ;2010,这些“热词”伴我们走来[N];莱芜日报;2011年
6 ;2010,这些“热词”伴我们走来[N];莱芜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新年祈盼走出“紧缩”[N];人民日报;2011年
8 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藏头露尾”呼唤沟通[N];人民日报;2011年
9 黄晴;热词游戏与世态百相[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本报驻南非记者 裴广江;“呜呜祖拉”延续精彩[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培峰;迷信与宗教信仰的认知与脑机制探索[D];西南大学;2010年
2 夏云;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小说常规化研究:历时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3 曾丽;苗族学生在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4 郑娟曼;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叶琼琼;论穆旦诗歌语言[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晶洁;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学术英语文本短语序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郑焱霞;湘桂边界南山乡话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义拉;图瓦语中蒙古语借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李凌燕;新闻叙事的主观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从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语态论回鹘人行为态度的伦理化[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琦;英汉二项表达式的词汇行为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周程远;中文自动分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邱睿;文本难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洪轶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化负载词文化意义习得调查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陈少云;英汉瘦身广告语篇中的态度资源对比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6 唐锦;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向君;金庸小说武功名称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石艳;大学生自大与自豪的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李莎;初中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发展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张红;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3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9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