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词“了”再语法化的路径和后果
本文选题:“了” 切入点:再语法化 出处:《语言科学》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言事实表明,汉语作为分析-孤立型语言并没有完全遵循形态发达的屈折型语言的演变路径,将语法词/附着词的后续演变"形态化",而是经历了一个"词汇化"的过程。"动词?形容词+了助词"可以词汇化并进一步形成话语标记已为学界所接受,但综观前期的研究,其共同点是重"X了"的个案成词考察,而缺乏对共同演变规律的探究。文章依据语法化的理论,将"X了"中的"了"视为是一种再语法化现象,重点考察其演化路径以及再语法化的后果,以期概括出其类型特征。
[Abstract]:The linguistic facts show that Chinese as an analytical and isolated language does not follow the evolution path of the morphologically developed inflectional language. The following evolution of grammatical words / attachment words is "morphed", but it goes through a process of "lexicalization". Adjective auxiliary words "can be lexicalized and further formed discourse markers have been accept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but i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its common point is the case study of" X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rammaticalization, the article regards the "X" in "X" as a kind of phenomenon of re-grammaticalization, focusing on its evolution path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its re-grammaticalization, in order to general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typ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教养教育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YY40)资助
【分类号】:H1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瑞霞;;话语标记“好了”的语法化过程及无标化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陈鹏飞;;组合功能变化与“了”语法化的语音表现[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3 陆俭明;“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0年01期
4 李宗江;说“完了”[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5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6 沈家煊;;“逻辑先后”和“历史先后”[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刘焱;;话语标记语“对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5期
8 曹广顺;;语气词“了”源流浅说[J];语文研究;1987年02期
9 高增霞;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完了”[J];语文研究;2004年04期
10 李讷;石毓智;;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伶楠;现代汉语双音词“X了”的虚化与词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汤晓玲;“算了”的词汇化过程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婷;;试论句尾“了”的使用条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张梦茹;;“S了”的时体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3 王月萍;;“可是”的语法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王丽欣;现代汉语助词“了、着、过”与俄语动词体的比较研究[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5 李小军;;语气词“得了”的情态功能[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6 侯瑞芬;“动(形)+死+……”的结构语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亓华;日本留学生汉语语段表达中母语“た”的特殊迁移现象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张德岁;张雪涛;;近五年来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李崇兴;丁勇;;元代含“得”和“不”的述补结构[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10 刘苹;;成分语义特征和语义关系对“VA了”述补结构的句法和语义制约[J];长江学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峰;;用于将来的“动+了+趋”初探[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司富珍;;链式事件结构分析[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3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三宅登之;;“的”字结构里头的述补结构与“了”[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5 陆俭明;;配价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6 沈阳;;汉语动名语义关系的分析与教学[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7 金立鑫;;“着”“了”“过”时体意义的对立及其句法条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傅爱平;;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译文的分析[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陆俭明;王黎;;句处理中排歧问题补议[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胡清国;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平;“A点儿+V”与“V+A点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方园;“VA”动结式表层语义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岩璞;东北小品演员语言中语气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薇薇;汉语连词的非连词用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曹书华;“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晓辉;“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曾检红;限制副词“只”与“X”的粘合[D];南昌大学;2010年
9 徐奇;江西境内赣方言动词完成体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李平;苍溪方言体貌范畴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铭;关联推理中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3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4 黄大网;《语用学》杂志话语标记专辑(1998)介绍[J];当代语言学;2001年02期
5 董秀芳;“不”与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粘合现象[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6 J.L.Packard ,杨亦鸣 ,余光武;《汉语词法:语言学和认知的研究》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7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8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9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10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伶楠;现代汉语双音词“X了”的虚化与词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爽;;静态存在句中“着”“了”使用的南北方言差异研究[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2 苏小明;;试从ム0山嵌缺冉稀袱俊褂搿傲恕盵J];华章;2011年13期
3 张丽芳;;基于语气的汉语“了”的日语表达[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税昌锡;;事件过程与存现构式中的“了”和“着”[J];语言科学;2011年0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红军;徐林;张继宏;;一种模糊综合决策汉语谓词识别算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郑刚;扎扎实实抓好整改 务求实效取信于民[N];驻马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蔡华祥;盐城(步凤)方言动态助词及相关语法手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陈楚芬;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万莹;相似介词“X”与“X着/了”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玄美兰;日本学生汉语“了”字句习得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4年
2 黄春丽;突显原理与“了”的认知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3 田丽娜;“了”(le)的几个问题研究概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素弟;初级俄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了”的偏误类型及其教学对策[D];暨南大学;2008年
5 谢晓晖;《西游记》体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依萍;现代汉语“了”的多角度考察[D];浙江大学;2007年
7 朱怀;主谓结构作状语句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唐娟华;山东方言动词的完成体[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93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9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