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缺少人物形象的案件事实——邓玉娇案事实认定的修辞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7 03:29

  本文选题:邓玉娇 切入点:案件事实 出处:《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邓玉娇案的事实叙事在判决书中和公众当中各有一套说法,邓玉娇等涉案人员的面目在判决文本中显得模糊不清,而在公众叙事中却形象鲜明。尽管人物形象建构是司法审判中书写案件事实的一个重要叙事策略,但对某些案件来说,消解人物也可以成为一种修辞机制,这种机制往往与它的对立面形成叙事博弈,折射出个人在法律制度下的矛盾性,以及对自身存在的感知和把握状况。
[Abstract]:The factual narration of Deng Yujiao's case has a set of statements in the judgment and among the public. The face of Deng Yujiao and other people involved in the case appears to be blurred in the text of the judgment. Although the imag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narrative strategy for writing the facts of a case in judicial trial, for some cases, dissolving the character can also become a rhetorical mechanism. This kind of mechanism often forms narrative game with its opposites, which reflects the contradiction of individual under the legal system, as well as the perception and grasp of his own existenc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
【分类号】:H15;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燕;;案件事实,,还是叙事修辞?——崔英杰案的再认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6期

2 刘燕;;案件事实的人物建构——崔英杰案叙事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伏爱华;自由享受与自由选择——试析庄子自由与萨特自由的异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伍晓莉;;向死而生——浅论《野草》的死亡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4 冯立娜;;孤独·虚无·存在——解读丁玲早期作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孙艳侠;;试论存在的“恶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欧阳长铖;;无止尽的寻求到无法避免的生存“焦虑”——解读卡夫卡作品里的生存情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罗玉红;;存在式的哲学观与艺术观——芥川小说简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孙强;;庄子与萨特的美学比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王强;;何谓“认同行动”?——规范伦理学的一种拓展性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郭小强;;民间吉祥文字的创作[J];包装工程;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姚凯;;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启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晓;;论法哲学视野中的证明对象[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陶林;张益宁;;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及其宗教解决[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9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晓;舒克申小说创作与其电影创作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余亚鹏;论白先勇的同性恋书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蒲琳;托马斯·沃尔夫长篇小说主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何元娇;萨特文学中的人学意蕴[D];江南大学;2010年

8 宣颖;论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之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刁红梅;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逃遁者”形象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冯璐;择同表现[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大为;;历史事实的修辞建构(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申丹;修辞学还是叙事学?经典还是后经典?——评西摩·查特曼的叙事修辞学[J];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3 克里斯·洛伦兹,郭艳秋 ,王f:;历史能是真实的吗? 叙述主义、实证主义和“隐喻转向”[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4 刘燕;;案件事实,还是叙事修辞?——崔英杰案的再认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6期

5 胡全生;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物与人物塑造[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刘大为;言语学、修辞学还是语用学?[J];修辞学习;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立海;;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我在大型现代泗州戏《母亲的嘱托》中扮演严新昌的表演体会[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6期

2 何晓晔;;试析白先勇《花桥荣记》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蕴[J];当代文坛;2011年06期

3 李小芳;;解读《蝇王》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J];电影文学;2011年21期

4 李唐;;向奿人伸手[J];诗刊;1964年08期

5 微微;新鲜而不满足——《黄土地》得失谈[J];电影评介;1985年08期

6 沈世华;且说昆剧《思凡》[J];中国戏剧;1987年10期

7 朱金晨;;重要的是参与《冲突》简评[J];中文自修;2000年12期

8 陈建平;古代小说劝诫型人物形象浅析[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1年04期

9 李慧东;;形象要鲜明,选材要精心——谈《生命的热情》的修改[J];写作;2001年11期

10 伍柳;《珍妮姑娘》中的人物形象与道德观[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柳硕;;略论人民币图案的人物形象设计[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石云龙;;现代人价值观的折射——试评怀特笔下人物形象斯坦·帕克[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王敏;;崭新的时代矛盾 鲜活的人物形象——评大型话剧《炮震》[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周燕;赵文侃;;在北京普通高校推行案件协审制度的实践与思考[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5 沈耿嵩;;明察秋毫,推定断案[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陈雪芳;;动画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定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桑凤平;俞海萌;;试论中日古典怪诞小说的“同途殊归”——《蛇性之淫》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人物形象对比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曹景阳;;《吴二哥请神》创作小结[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9 陈沸;;论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证明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郑江义;;非常时期 苦乐童年——简评喻莉娟的小说《卉卉》[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学昕;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民族身份[N];光明日报;2002年

2 贵州大学200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 雷雨;浅谈《新欢》中的人物形象[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3 王兰菊;豫剧大师们怎样塑造鲜明的剧中人物形象[N];商丘日报;2007年

4 张建华;刑事审判中酌定情节的认定[N];江苏法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梁晓邋赵文静;民间艺人的“四大名著”梦[N];郑州日报;2008年

6 李保平;“好人不香,坏人不臭”的文学语法[N];文艺报;2008年

7 慈海威;如何完善判决书的法理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人民法院院长 董扬;坚持“四必调”制度 构建司法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王春林;游走于乡村与历史之间[N];文艺报;2008年

10 孟嘉;《闯关东》:一部厚重的史诗剧[N];联合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志海;刑事证据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朴永刚;案件事实真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志斌;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毛立华;论证据与事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伏漫戈;“二拍”人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宏伟;玉楼梦小说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卢静;《礼记》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伟娜;纪实类电视节目人物形象的创作特点与表现手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丽;白蛇传故事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赵晓玲;关中系列题材电视剧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阳清;《论语》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志勤;李佩甫论[D];郑州大学;2005年

6 杨晓丹;论迟子建短篇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琳;师陀小说人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季宁;汤吉夫的大学校园小说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沈燕;论白先勇短篇小说创作中的生命意识[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刘立伟;关于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若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22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22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7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