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的模糊性
本文选题:翻译研究 切入点:翻译的模糊性 出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翻译的模糊性使翻译学科呈现多方面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突显了翻译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体现在学科界限不清,翻译思想复杂,翻译理论范式多变,语言本身具有模糊特性以及翻译过程中源语作者不在场等方面。通过分析认清翻译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
[Abstract]:The fuzziness of translation makes the subject of translation show various features, which in turn highlight the fuzziness of translation. The fuzziness of transl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unclear boundaries of the subject, the complexity of translation thoughts and the variety of translation theoretical paradigms. The language itself is vague and the source language author is not presen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rough analyzing and recogn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level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作者单位】: 江苏警官学院公安管理系;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乐金声;通过喻体对照探讨英汉比喻互译的途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徐华莉;翻译标准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宋然然;;语用层面的象似性考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刘晓萍;;英汉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方传余;文化语境与委婉语翻译选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崔侃;论文学翻译的形式对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陈娴;;中国学生EFL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9 李坤;;汉译押韵英语广告的影响因素及翻译策略[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陈走明;中国英语的合理性及其存在意义[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李灵;;目的性原则与广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刘倩;;力求唯真求实——浅谈翻译中的“还原”问题回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魏娉婷;席晓青;;论汉语歇后语的英译策略[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6 任东升;;《圣经》汉译与佛经翻译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程小娟;圣经汉译中“God”的翻译讨论及接受[D];河南大学;2007年
7 曾建彬;下义关系的认知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迟庆立;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冯晓黎;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琼;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3 王亚威;[D];郑州大学;2000年
4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姜春霞;汉英称谓语对比与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6 袁凌燕;英汉文化负载词(组):意义差异分析及其翻译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7 贺海涛;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启示的跨文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张国华;素质教育下交际性英语测试的基本模式和实施方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程漫春;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研究方法——兼对《飘》中译本的过程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金兵;译者的能动性及其制约因素[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裕涛;;“翻译研究学派”的哲学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2 淮亚鹏;;浅谈翻译研究学派[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李兰兰;;詹姆斯·霍尔姆斯的翻译学科构架——浅析《翻译研究的名与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4 于瑞华;;詹姆斯·霍姆斯和他的翻译学构想[J];大众科技;2008年11期
5 贾延玲;;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下的翻译课程设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吴耀武;张建青;;佐哈尔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批评性阐释[J];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7 杜洪峰;;从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看文学翻译中译者对翻译策略的把握——以索尔·贝娄的小说Hidden With in Technology's Empire,a Republic of Letters的翻译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明明;论文化改写、操纵下的误译问题[J];枣庄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中学派研究范式探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江治刚;;书写翻译研究学派:一部没有割裂的断代史——《翻译学的学科建构与文化转向》评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国鹏;从主要翻译流派看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现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23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2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