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语言进化与遗传进化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
本文选题:国际会议 切入点:语言进化 出处:《民族语文》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由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主办、上海人类学学会承办的"第二届语言进化与遗传进化国际会议"于2011年9月16至18日在上海召开。香港中文大学王士元教授作了"语言进化与人的进化"的主席报告,复旦大学金力教授作了"东亚人群遗传进化研究进展"的主席报告。本次会议着重探讨远东地区的人群关系,以语言进化与遗传进化为切入点。会议议程分为4个部分:1、汉藏系统发生;2、侗傣和南岛的系统发生;3、北亚与东南亚的语言和遗传系统;4、计算与分类方法。语言学方面宣读论文的作者和题目如下:L.Sagart《华澳语系的发源地在何时何地》;谢小东、徐丹《中国人群单倍型与汉语方言分类相关性研究初探》;孙
[Abstract]:Sponsored by the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Anthrop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Fudan University, and the Institute of langua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Evolution and genetic Evolution, sponsored by the Shanghai Anthropology Society, was held in Shanghai from September 16th 2011 to 18th. Professor Wang Shiyuan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ented a report on "language Evolution and Human Evolution". Professor Jin Li of Fudan University presented a report entitled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genetic Evolution in East Asian populations." this meeting focuses on population relations in the far East. The agenda of the meeting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1: 1, 2 of Han and Tibetan systems, 3 of Dong Dai and Nandao, 4 of North and Southeast Asia, and 4 of language and genetic systems in North and Southeast Asia. The author and title of the paper presented by the author and the title are as follows: "when and where the Chinese and Australian languages originated"; Xie Xiaodong, Xu Dan,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population haplotype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dialects; Sun
【分类号】:H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建梁;;国外FOXP2基因及其语言相关性研究二十年[J];现代外语;2011年03期
2 潦草;;同声传译:“金山”上的职业[J];黄金时代;2003年02期
3 张旭东;;同声传译的释意理论视角——浅论面对时间压力的同传信息处理原则[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饭XZ容;许金龙;;关于文学作品翻译的诸问题[J];作家;2011年15期
5 本刊记者;;第14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将在西安召开[J];语言科学;2011年03期
6 ;第十四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J];英语教师;2011年09期
7 郭晓勇;;加强语言服务行业建设 服务中国国际传播战略[J];对外传播;2011年07期
8 ;“第十四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第一号征文通知[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9 赖妙芳;;高校数字同声传译实践基地的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1期
10 ;第三届中南六省区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讨会在广州召开[J];民族翻译;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萍;;浅谈同声传译的训练方法[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2 张成霞;;浅谈高校外事翻译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维;;论口译译前准备及其对工作记忆的促进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郑明中;;台湾四县客家话舌尖元音的世代差异及其音系学解释[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孙成娟;多语种信息处理国际会议在延召开[N];延边日报;2007年
2 王怀民邋 蒋明;珞珈山上的大学口译队[N];科技日报;2007年
3 邓尚明;急于公布新词容易产生误导[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李德毅;在国内的国际学术会议上 使用双语,如何?[N];学习时报;2007年
5 记者 郭晓虹;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落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户进菊;论生成语法的句法象似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珍;从仿词、仿语到仿拟构词法[D];河南大学;2009年
2 徐莉莉;从同传过程探同传精力协调分配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孙翠萍;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同传中的预测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黄一;商务口译以及上海商务口译培训认证项目简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高颖;包装在口译质量感知中的作用[D];厦门大学;2009年
6 黄亚慧;同声传译的可译性限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程艳;以跨文化交际学的视角看对话口译员的多重角色[D];四川大学;2007年
8 魏微;论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培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张克金;同声传译中的信息流失及应对策略[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刘杰;浅论提高口译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28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2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