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中国文化传统与修辞研究
本文选题:中国文化传统 切入点:宏观把握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主持人的话:中国文化传统中沉积着丰富的修辞话语资源和思想资源,本期发表的一组文章,有微观分析,有宏观把握,从不同的视点重返文化记忆中的修辞经验:《〈春秋〉笔法:句义成分关联与限定成分增添示褒贬》运用数量统计、表述比对等方法,系统地描写
[Abstract]:Are the words: Chinese culture sedimentary rich rhetorical discourse and ideological resources, a set of papers in this issue, micro analysis, macro control, return to the memory of the experience of cultural rhetoric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 spring and Autumn "strokes: sentence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addition of determinant in appraise the use of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 than the equivalence approach, system description
【分类号】:G122;H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明春;;文化记忆、抒情策略和文类自觉——略论地震题材诗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朱雯雯;;著书立说与标题立目的营构——以吴礼权教授的修辞实践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3 桂芳;;俄语修辞学在本科阶段言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俄语学习;2010年01期
4 卢永欣;吴林芳;;修辞学与意识形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陈志武;;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孙彦君;;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的巧妙结合——《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特点[J];语文建设;2010年03期
7 马正力;;散议修辞学视角下的语言技能训练[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年02期
8 张德禄;周娜娜;;论英语反意问句中附加问句与主句的可分离性[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3期
9 康志峰;邱东林;;中国多语突显的社会功能及其走向[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2期
10 彭俊广;;论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新荣;;中医学传承的底蕴、源泉、模式与途径[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2 李翠瑛;;飞翔的语言——论台湾新诗语言之虚拟意象[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晓辉;;繁花时节读华章——《言语交际学》读后思[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阎慧群;王清远;;震后再生混凝土高温静置强度试验研究[A];低碳经济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2010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智锋;李继东;;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三题[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袁国安;;专题研究中编辑与作者的辩证统一[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4次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汤家厚;;《徐霞客游记》是“国学”不可或缺的经典[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10 张志刚;;共建和谐世界的“中国经验”——中国前辈学者探索成果评述[A];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里;工业遗产:温暖钢城的文化记忆[N];四川日报;2011年
2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张宏;忧伤的旧城[N];人民日报;2011年
3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张宏;忧伤的旧城[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黄里;工业遗产:温暖钢城的文化记忆[N];四川日报;2011年
5 杨凯;春晚成就文化记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6 林木生;迎接东方精神文明的复兴[N];国际商报;2011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 叶小文;又到回家过年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乔燕冰 王新荣;“西单女孩”上春晚 是耶?非耶?[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公务员 尹于世;年味浓淡该由谁掌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马书林;形·神·时代[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涛;朱谦之的哲学与哲学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学标;全球化时代维吾尔民族的文化冲突与文化传播[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巍;移民社会的文化记忆——辽宁民间社火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褚潇白;耶稣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间社会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9年
5 张继文;中日古典定型诗歌中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6 雒新艳;大菊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吕健;文化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义海;西周金文修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商翔宇;不同应力水平深部粘土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袁德润;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与文化传统关系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宏影;荀子礼、乐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沈Y,
本文编号:1646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4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