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越社交称谓语异同及交际策略
本文选题:汉语 切入点:越南语 出处:《东南亚纵横》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交称谓语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语言现象。不同的社交称谓语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汉语和越南语都有着丰富且复杂的社交称谓语系统,汉语称谓语曾对越南语称谓语有着各种影响,但由于地理位置、民族文化、语言习惯等原因,这两种社交称谓语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因此,汉、越社交称谓语有着相似之处同时又存在不少差异。本文通过对汉、越社交称谓语进行分类对比,探究这两种社交称谓语的异同点及产生异同的原因,再根据它们的特征提出有效可行的交际策略。熟练掌握及正确使用社交称谓语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Abstract]:Social appell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Different social appellations have different social functions. Both Chinese and Vietnamese have rich and complex social appellation systems. Chinese appellations have had a variety of influences on Vietnamese appellations, but due to geographical location, national culture, language habits and other reasons, these two social address systems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 approaches.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ocial address terms. By comparing and classifying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ocial address ter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social address term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urthermor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Mastering and correctly using social address terms is helpful to bette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语系;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合同编号:XGS110019)“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越商务文化对比研究”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13;H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悦;;汉越称谓语的异同及教学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邦友;谈译入语的可接受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程洪珍;东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与英汉语言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栗宏;;文化语言学研究探微——从汉字称谓看汉文化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4 杨立琴;谈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杨立琴;汉语称谓的文化透视[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杨立琴,王贞茹;汉语姓名地名系统的文化透视[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静;浅议华文教育中的语用文化教学[J];八桂侨刊;2004年03期
8 谭英;成语、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折射现象[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8期
9 张俊霞;;言语者对受话者称呼变化的语用探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李力,由田;民居住宅文化的词语表现[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孙衍峰;越语人际称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5 刘齐生;汉德宣传性语篇结构差异的政治语法因素—汉、德“企业介绍”语篇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6 福井启子;中日言语行为差异与心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晓燕;汉语动物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Byamba Nerguijargal(纳尔贵);汉语和蒙语反义词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娜;跨文化视野下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及原因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贾攀;开封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郁万霞;甘肃永登地区称呼语及其演变的调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于晨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黎婷婷;中俄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云辉;《四世同堂》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普萝塔索娃娜杰日达(Protasova Nadezhda);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见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韦宏丹;越南语职衔称谓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代玲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卞成林;民族心理与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周健!510610;汉语称谓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3 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02期
4 姚亚平;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03期
5 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氏秋贤;;汉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结构在越南语中的对应表达[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10期
2 马慧洁;;汉越辅音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3 陈雪;;越南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3期
4 赖艳凌;刘志强;;中国越南语翻译、专业的历史与现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5 梦之境;;回到过去之旅[J];中国保健营养;2008年10期
6 黄华宪;;独立学院越南语专业建设初探——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7 吴丽华;;浅谈越南语中的称呼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8 洪绍强;越语虚词浅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9 黎可继;;越南语中科学术语的制订[J];当代语言学;1965年06期
10 阮氏玉华;越南语汉源借词词义演变[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闫丹辉;;越南语动词语义分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林丽;毕玉德;;越南语给予类动词的语义结构和层级分类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胡海燕;;东盟小语种图书分编工作初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海云;张超静;毕玉德;;越南语文献中字母缩略语自动提取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尹永波;;俄语语调研究综述[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申文明;刘连芳;黄家裕;温家凯;;基于概率模型的汉越人名音译[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坚忠;李鹏;孙茂松;;越汉双语句子自动对齐研究初步[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广隆;红河旅游网越南语版正式挂网[N];红河日报;2009年
2 谢莉丽;越南语毕业生火爆东盟[N];广西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曹植勤 实习生 侯少华 邓芳;越南语里的中国文化[N];南宁日报;2008年
4 陆勇;崇左打响越南语人才跨国劳务品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5 通讯员 海仁;海南特招俄语和越南语专业公务员[N];中国人事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郑雅 实习生 黄慧倩;金融危机拷问小语种就业“无忧梦”[N];南宁日报;2009年
7 实习生 黄一婧 记者 周仕兴;全国越南语口语大赛在邕举行[N];广西日报;2005年
8 记者 李昌莉;公务员要学英越缅老常用语[N];云南日报;2009年
9 周汉青 本报记者 陈典宏;中士伍新海边境线上的“金牌翻译”[N];解放军报;2010年
10 彭世团;越南过年习俗多[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忠定;越南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阮大瞿越(Nguy(?)n (?)i C(?) Vi(?)t;十七世纪越南汉字音(A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阮氏青兰(Nguyen Thi Thanh Lan);汉—越语空间位移范畴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黄氏娴(Huvnh Thi Nhan);汉语越南语形容词程度表示法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阮氏秋荷;现代汉语同位短语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郑氏永幸;汉语、越南语量词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继东;中西文化影响下的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研究(1802-1885)[D];暨南大学;2008年
10 吴氏惠(NGO THI HUE);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越南语、汉语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逄萌佳;日本留学生汉语称谓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麻皓博;留学生汉语称谓语学习使用状况调查与教学建议[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雪;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 邓氏华;汉语数字“一”与越南语同量度数字“m(?)t”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阮氏金仁;越南语中汉语、法语外来词的研究对比[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梁银化;汉韩社交称谓语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陶氏玉玲;现代越南语中的古代汉语借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黄汇家;越南语中的华南汉语方言借词[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阮富帅;越南语中“v(?)i”与汉语相应表达形式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于艳;当代汉语称谓语变化的社会语用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46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4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