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型汉语口语测试的可理解性输入探析
本文选题:第二语言 切入点:口语测试 出处:《汉语学习》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口语测试中,输入的可理解性直接影响任务的整体难度和被试的口语表现。本文基于C.TEST汉语口语面试实测话语,对可理解性输入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着重探讨影响输入可理解性的主要因素及增强输入理解性的手段。研究发现,语言形式、信息内容等是影响输入可理解性的重要因素,对此可采用"简化"与"繁化"、"规范化"与"非规范化"等相应手段进行输入调整。
[Abstract]:In the oral test, the comprehensibility of input directly affects the overall difficulty of task and the oral performance of the subjects. Based on the measured words of C.TEST Chinese oral interview,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mprehensible input problem.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input comprehensibility and the means to enhance input comprehensibility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t is found that language form and information content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input comprehensibility. The input adjustment can b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simplification" and "multiplicity", "standardization" and "non-standardiza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09JBT09)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06JJD740005)资助
【分类号】:H1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丹;言语进程中问语的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徐宏亮;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王惠敏;;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测试中的语用预设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陈宏;;文化导向型外语教学模式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秦冬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介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韩颖;;歧义结构的翻译及其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魏月红;会话含义的语用阐释[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牛小玲;;解读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违反现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向朝红;;英汉词典语用信息处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明;;词典中的语用义及其局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杨文秀;;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从LDOCE2到LDOCE4[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杨文秀;;学习词典中的模糊限制语[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琼;;翻译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吴斯岚;俄语笑话的语言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军;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上)[J];语文建设;1998年05期
2 朱晓亚;答句的语义类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新民;;第二语言口语测试新探——《第二语言口语测试》介述[J];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03期
2 王海贞;;内省法在二语口语测试研究中的应用(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9年01期
3 翟丹;;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错误分析及相应教学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王晓雯;论全英商务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S1期
5 张志祥,方文礼;论中国语境下外语“学得”向“习得”的转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5期
6 郝玉娟;张艳波;丁萌;;可理解输入模式(i+1)对提高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作用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7期
7 余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认识——基于克拉申输入假说的评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30期
8 解华;;克拉申语言输入说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启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2期
9 张志祥;;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诠释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谷健飞;研究生英语口语测试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赫允;;第二语言话语产出流利性与意识趋动[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毅;刘晓加;吴湖炳;;第二语言英语书写的功能神经影像学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彭聃龄;丁国盛;马林;李德军;;右脑在第二语言加工中的作用——来自fMRI的证据[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闫琰;热比古丽·白克力;郭桃梅;;语音在维—汉双语者汉字识别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燕萍;何婷;郭桃梅;;中—英双语者用英语命名图片的一致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金成珠;;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与测试评估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7 丰国欣;;第二语言心理表征的认知网络结构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梅磊磊;黄仕志;董奇;;非母语语音短期学习的年龄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颖;Susan Dunlap;Julie Piez;Charles perfetti;;英文使用者学习汉字的大脑机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杜欣;;谈商务汉语口语培训中任务型教学方法的运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邹娟;上海升学考拟增加语文口语测试[N];东方早报;2011年
2 刘琦;输入法:手机的第二语言[N];通信产业报;2004年
3 王辉;全新英语口语测试方案国内初现[N];光明日报;2003年
4 杨孝文;学习第二语言能改变大脑结构[N];大众科技报;2004年
5 刘竹;歌唱——傈僳人的第二语言[N];云南日报;2001年
6 加拿大阿波罗科技集团主席 比尔·英格利史;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网络教育技术[N];光明日报;2001年
7 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级中学 沈寿鸿;这该不该“通报”?[N];江苏教育报;2010年
8 王文君邋首席记者 倪颖;高考外语口语测试七成优良[N];鞍山日报 ;2008年
9 刘娅玲;外国专家为中国英语口语教育“支招”[N];国际商报;2005年
10 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胡胜友;中国科大网络模拟师生面对面[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蕙;可理解输入影响第二语言阅读理解和附带词汇习得之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红;语义提取:基于第二语言词汇能力角度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3 薛荣;完形填空及其在口语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张珊珊;重铸与第二语言发展:基于显性,,感知和修正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敬;两种英语教育模式下的幼儿英语pro-drop参数建立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张宁宁;英语时体习得中的类比运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案例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9 何静;第二语言伴随性词汇习得中任务含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孙晓明;第二语言学习者跨越产出性词汇门槛的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马媛;借助衔接来提高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写作技能[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静;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永康;第二语言词汇难度及难度因素分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珊玲;英语阅读和中学英语词汇学习[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丁思佳;母语习得的方式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庞守生;英语专业大学生元认知学习策略使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U
本文编号:1646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4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