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二届学术论坛”在商务印书馆召开
本文选题:语言学课程 切入点:商务印书馆 出处:《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2011年7月3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的"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二届学术论坛"在商务印书馆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的语言学教学:过去、现在和将来"。来自北美、欧洲、日本、中国香港以及
[Abstract]:On 3 July 2011, the language and scrip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Institute of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Commercial Press jointly sponsored the "Fellowship of Chinese linguists at Home and abroad-the second academic Forum" in the Commercial Press. The theme of the forum was "Chinese Linguistics Teaching: the past," From North America, Europe, Japan, Hong Kong, China, and
【分类号】:H0-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丹丹;;“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二届学术论坛”在商务印书馆召开[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3期
2 陈丹丹;;“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二届学术论坛”在商务印书馆召开[J];民族语文;2011年04期
3 陈丹丹;;“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二届学术论坛”召开[J];语文研究;2011年03期
4 陈丹丹;;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二届学术论坛[J];方言;2011年03期
5 ;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简介[J];方言;2011年03期
6 ;“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二届学术论坛”在商务印书馆召开[J];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04期
7 钟守满;刘冰;;语言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跨学科思考[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唐七元;;多语多方言区的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广西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9 本刊记者;;商务印书馆举行“2011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J];语言科学;2011年02期
10 陈丹丹;;“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二届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J];语言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彪;;“(肯)綮”的音形分歧应该规范[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宪明;;“执西用中”,融汇创新——从《社会通诠》若干段落翻译看严复的文化取向[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3 李晓静;;谈语料库系统中已有辞书库的建设及面临的问题[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余光煜;;说“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志红;;“修辞学”里学修辞——谈谈《汉语修辞学》(修订本)“思考与练习”的特色[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在云;;郭编《古代汉语》商务修订本课文、注释等中的一些文句质疑[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在云;;郭编《古代汉语》商务修订本语法知识部分中的一些引例质疑[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在云;;郭编《古代汉语》商务修订本中的一些文句质疑[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荐;;从词长看词典语汇单位的确定[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10 马彪;;“零报告”“第一时间”及“零”“第一”的运用[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欣欣;辞书与语言文字规范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商报记者 任志茜 谢迪南;传奇:“语言王国”是如何炼成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商报记者 川页;辞书搭建巴别塔[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岛石;史前公案:上帝当年曾制造了多少种不同语言?[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记者 王坤宁;世界汉语热催生《汉语世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记者 袁f^;汉语学习杂志《汉语世界》创刊[N];人民日报;2006年
7 侯晓斌;“首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在并召开[N];山西日报;2007年
8 路艳霞;数十万人向方块字行庄重注目礼[N];北京日报;2007年
9 记者 丁杨;“汉语盘点2006”活动落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王坤宁;商务辞书助力汉语字词描述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郭杨;林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侯立睿;古汉语黑系词疏解[D];浙江大学;2007年
4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6 王冰;北朝汉语复音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魏兆惠;两汉语法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丽珍;《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世文;黄侃《手批尔雅义疏》同族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晰皆;试论出版机构的翻译出版活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杨荣华;“大/小”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娟娟;卢文_(之训诂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高小丽;摹状语研究的语境维度[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谢俊涛;《老子》句型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6 包婷婷;现代汉语中与语素相关的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弋桓;现代汉语部分叹词的句法位置及意义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8 胡雪莉;胡朴安与文字训诂学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邵素芝;《太平经》中的“有”字句[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霍文杰;上古汉语“在”词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52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5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