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3 11:20
本文选题:支谶译经 切入点:构词法 出处:《吉林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摘要】:本文对东汉时期的支谶译经从构词法、造词法、以及语素特点的角度进行系统的考察,并且还对支谶译经以及现代汉语中的“构词法”、“造词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我们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式。全文共有7章,其中三、四、五章为论文主体。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由于“构词法”和“造词法”在命名以及理论方面一直存在着交叉的状况,因而本章主要对二者的定义、体系进行区分和概述,并确定本文“构词法”、“造词法”的研究内容。同时还确定了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语料以及具体的语料库和书写体例。 第二章,我们主要对古人以及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其中第二部分选取了几种较有新意的角度,分别为:造词材料角度、结合语义的角度、词汇衍生角度等。 第三章主要从“构词法”角度对支谶译经中的“合成词”进行探究。本文共确定了六种“构词法”,分别为: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述补式以及附加式。其中前五种是“实语素”的结合,最后一种是“实语素”和“虚语素”结合。这六种构词法中,“联合式”是支谶译经中最为能产的“构词法”,同时“偏正式”的数量也较多,内部语义关系比较复杂,因而本章主要对二者的语义特点、词性组合进行考察,并且对二者能产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其他几种构词法虽然能产性相对较弱,但也各具特征,而且与先秦时期相比,均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因而本章也从历时的角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第四章是“造词法”的研究,支谶译经中共有4种主要的“造词法”,分别为:语音造词(连绵词、语音重叠词、音译词)、语素合成造词(合璧词、意译词、利用构词法造词)、修辞造词以及缩略造词。其中“音译、合璧、意译词”均为支谶译经中较为特殊的,因而本章主要注重对它们的特点进行归纳。由于“造词”涉及从无到有的过程,因而与“理据”具有一定的关联,所以本章还将“理据”纳入了研究范畴。我们还探讨了影响造词的三个主要因素(“人的思维认知”、“社会活动与接触”、“语言自身”),并对影响造词的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归纳。 第五章从参与构词的语素角度进行分析,主要采取的是定量的手段。我们首先对1022个参与构词的语素进行分类,归纳出构词数量超过10的34个“高频语素”,然后再从“语素项”的角度细分,探讨并归纳了影响语素项构词能力的因素,分别为:语素项的语法属性、语素项序位以及语义特点。并且对支谶译经中特有的佛经语素项进行了探讨,归纳构词力强的因素以及语素的强势分布。 第六章主要从历时的角度对“构词法”、“造词法”的演变进行比较。主要选取的角度有:各种“构词法”、“造词法”在数量以及比例上的变化、能产性的对比、新增小类的探究等。 第七章则对全文进行总结,,同时提出本文的不足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虽然“构词法”和“造词法”的研究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多见,但把现代的理论应用于古代汉语中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造词法”的研究更是缺乏系统的考察。因而本文在借鉴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词例的分析以及对反映出来的特点进行归纳,以期对支谶译经中的“造词法”、“构词法”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烨;;支谶译经高频语素及相关语素项研究[J];东疆学刊;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1653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5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