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译史发端界说——中国翻译释意思想起源的寻迹
本文选题:中国译史 切入点:发端界说 出处:《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摘要】:论文以法国释意派翻译理论主旨为观照,在借鉴国内学界相关成果基础上,试图对我国译史发端作出界分与界说,以在注入历史思考过程中寻觅中国释意翻译与思想起源的踪迹,从而开启中西译理融合研究的途程。
[Abstract]:Taking the purport of French interpretive translation theory as an example, the thesis attempts to draw a distinction and definition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achievements of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In order to search for the trace of Chinese interpretation translation and the origin of thought in the course of historical thinking, this paper opens the wa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信、达、雅”接受史中的中西译理融合研究》(09BYY008)之阶段性成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的支持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明伦;;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兼论严复的“信达雅”[J];中国翻译;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伟;“原文”的物化与翻译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3期
2 雷亚平,张福贵;文化转型:鲁迅的翻译活动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意义与价值[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12期
3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凤群;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陈习芝;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武景全;非要“在高于句子的层次上翻译”吗[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刚;;等效理论张力下的翻译认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道明;;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佘晨光;;同传中的简洁原则与同传质量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左燕青;;浅析商务口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林瑜芳;;略谈口译受训员平时应如何注意培养口译技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延胜;东汉人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5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6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7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岩军;江淹及其作品简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峗;汉语中文化词汇的英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王林;小说翻译中文体风格扭曲的层面及成因[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6 连幼平;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1894—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沈继诚;论功能对等原则与汉语广告英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陈延兵;译者在处理文化类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9 范静;应用文体常用体裁的汉英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10 李建红;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57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5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