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事件”的历史定位:读赵稀方“《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有感
本文选题:《红与黑》事件 切入点:翻译 出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摘要】:本文以赵稀方的论文"《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为契机,对1995年由《文汇读书周报》开展的有关《红与黑》翻译的读者调查事件在中国翻译理论史上的地位进行了探讨,力图还原其在中国及国际翻译学史中的坐标位置。本文认为,这一事件的表面观念虽然在当时落后于国际译学,但这一落后并不仅仅是这一事件本身的落后,而是当时中国翻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落后,相比较当时的中国翻译研究水平而言,这一调查背后的理论观念以及建立在这个调查基础上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其实已经体现了当时国际译学的前沿水平,因此,在中国当代翻译理论史上,这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Zhao Xifang's paper "A Review of the Red and Black" incident as the turning poin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translated Literatur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tatus of the readers' investigat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Red and Black" in 1995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ies to restore its coordinate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Although the superficial concept of this incident lagged behind that of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at that time, it was not only the backwardness of the incident itself, but also that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at that time. Compared with the level of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at that time,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behind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have in fact reflected the frontier level of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at that time. This is a significant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分类号】:H0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东风;;韦努蒂与鲁迅异化翻译观比较[J];中国翻译;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哲;;对归化和异化讨论的研究与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2 马强和;;尊重他者——论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伦理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陈瑞玲;;新闻翻译中异质文化的传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袁晓宁;;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的再思考——兼谈韦努蒂在归化和异化问题上观念的转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张继文;;鲁迅翻译思想的当代阐释[J];电影文学;2009年10期
6 张继文;;鲁迅文化翻译观探析[J];电影评介;2009年12期
7 陈振东;;翻译的伦理: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3期
8 陈瑞玲;;归化与异化:论新闻翻译中译者的跨文化意识[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王金安;;韦努蒂异化理论视阈下的翻译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刘孝银;;鲁迅翻译理论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袁斌业;翻译报国,译随境变:马君武的翻译思想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曾文雄;翻译的文化参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潇予;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David Copperfield四个中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丽;翻译杂合文本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3 冯志娟;《浮生六记》英译本杂合现象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4 李丛立;论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思想[D];中南大学;2008年
5 江雪;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李建伟;中文菜名英译的文化视角[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旭;五四前后中国翻译理论论争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齐凤丽;Lawrence Venuti翻译思想探索及其在中国的接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孙晓娅;目的论与戏剧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黄橙橙;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在中国的接受及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岐路[J];现代外语;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鸿;;新英格兰翻译家协会第15届年会印象暨与Edwin Gentzler谈翻译[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2 杨胜男;;解读瓦尔特·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3 杜晓军;;浅议“信,达,雅”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地位[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4 刘满芸;王亚丽;;多元视角下的译者角色与文本诠释[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王颖;;翻译方法及研究[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6 邹东来;朱春雨;;从《红与黑》汉译讨论到村上春树的林译之争——两场翻译评论事件的实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7 薛睿洁;;中西翻译标准比较[J];山西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8 蔡龙文;宫齐;;回顾与展望: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2000—2010)[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荣立宇;;诗人译诗,译诗为诗——周煦良诗歌翻译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10 张春梅;;翻译中的文化旅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当代十大优秀青年诗人”大型评选活动揭晓[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2 陈月红;;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十余年综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虹宝音;;颇具特色的中国当代贵金属纪念币综述[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4 谢冕;;书写作为一种责任——序古远清《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5 程波;;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泛底层”悖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6 王敏;;中国当代区域文学的现实主义书写与反思——以新疆新生代汉语文学创作为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7 王爱莉;;翻译即文化移入[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后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9 涂鸿;;新时期中国当代西南地区民族诗歌创作的现代意识(摘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润琦;;论中国当代价值观变革的几个问题[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2 郑庆珠 学者;当代翻译家的译事物语[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研;谢天振:如何向世界告知中华文化[N];辽宁日报;2008年
4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谢天振;译介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新视角[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秦洋 翟悦;我省10人获“资深翻译家”称号[N];山西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傅小平;他自主的翻译是一种警醒[N];文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菁霞;张祖建:从钢铁工人到法语翻译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9 景端;福建的翻译名家[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张杰;达拉斯 诗人应该是行动主义者[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巍;译学辞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2 胡显耀;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规范的语料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5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6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7 宋志平;选择与顺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禹一奇;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交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黄远鹏;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科学评价探索[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海燕;意识形态对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刘剑;翻译的语用顺应观:以《红楼梦》为个案[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毛琦峥;目的论视域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王任;居中视角下的翻译[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学思;艾兹拉·庞德眼中的中国[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翟清永;论张谷若的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金立;《红楼梦》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8 张占婷;俄国形式主义与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娜;部分与整体的动态关系:在非专业用途翻译中基于法位学理论重构意义[D];南昌大学;2007年
10 郭恒;辜正坤翻译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3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6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