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界定标准与范围

发布时间:2018-03-27 07:08

  本文选题:现代汉语 切入点:类词缀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要】:类词缀是介于词缀与词根之间的语素,类词缀的界定标准包括意义标准、结构标准和功能标准,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根据上述标准,参照各家之说,初步认定,现代汉语有类前缀10个,类后缀32个,它们都处于"词缀—词根"这个"连续统"中。
[Abstract]:Class affix is a morpheme between affix and root. The definition standard of affix includes meaning standard, structure standard and function standard. There are 10 class prefixes and 32 class suffixes in modern Chinese.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沈孟璎;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2 曹保平;汉语类词缀研究述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晓杰;;从《聊斋俚曲集》看汉语动词拷贝句式的产生年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饶宏泉;;量词的性质和数量表达的核心——语序类型学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蒋美丰;;充分把握原文 有效落实译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7 严芳;;浅谈对外汉语中离合词的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田启涛;;对上古汉语“NP+为+NP”句型中“为”字的再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李锦;;《三国志平话》的程度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3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李润生;;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春华;;新词语构造的合作机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严春美;郭熙铜;陈晓东;;基于电子病历的智能诊断系统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博;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茂汉;名词后缀“子”、“儿”、“头”[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2 孙立新;关中方言的词缀[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秦华镇;“X化”结构构成限制及条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魏现军;河南遂平话的几个特殊语缀[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5 冯敏萱,杨翠兰,陈小荷;“者”缀词识别[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6 端木三;汉语的节奏[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7 吴东英;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年02期

8 王洪君;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9 董秀芳;“不”与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粘合现象[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10 何元建;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艳华;亢世勇;;基于数据库的新造词语的构词法研究[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方芳;冯敏萱;;含词尾的三字新词识别[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齐焕美;《祖堂集》词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丹;;试析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吧”“秀”[J];青年文学家;2009年23期

2 邹晓玲;;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的界定标准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3 胡峰;;浅析现代汉语类词缀[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万琴;;浅析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特点[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陈珂;;汉语词缀的性质与判定[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郭秀平;;新类词缀“~门”的汉化解读[J];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7 王素珍;;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语法化过程[J];语文学刊;2006年10期

8 杨永华;;两个新兴的类后缀——“吧”和“秀”[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8期

9 李萌;;谈汉语中来自外来语的类词缀[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10 吴立菊;;词缀“性”与中日欧语言接触[J];汉字文化;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文贵良;;文学汉语:现代想像与当代生长[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8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10 陈群秀;李坚;王健;;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语义分类词典的设计与实现[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邓 峗;《言有所为——现代汉语语用分析》读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2 刘醒龙;汉语的遗憾与希望[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徐通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词典与规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王东;人教社驶出“新品旗舰”[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张念;明清知识分子的形象谱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迟兰英;构建现代汉语强化教学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任松筠;到国外教汉语也不错[N];新华日报;2006年

10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4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祁峰;现代汉语焦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蓓;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冯灿;以“化”为例浅析现代汉语类词缀在对外汉语中高级词汇教学中的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旭东;现代汉语类词缀考察[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洁;受英语影响产生的类词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新友;类词缀“度”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10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0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70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