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会话中人称指代语的优选原则

发布时间:2018-03-27 06:37

  本文选题:人称指称 切入点:指称表达 出处:《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摘要】:本文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出发,基于对英语自然会话的语料分析,着重探讨了会话中人称指代语使用的优选原则,提出了一个会话中人称指代语优选原则模式以及优选原则的三个原则等级。研究表明:(1)会话中的人称指代语的使用存在可识别性优选原则、最小化优选原则、关联优选原则和情境优选原则等四个优选原则;(2)各原则间呈现出竞争、互补、制约等多重关系,具体的指称形式则是在存在竞争或制约关系的相关各原则间取得平衡的结果;(3)在指称选择过程中,当相关优选原则存在矛盾或冲突时,交际者将按照相关的原则等级在各个原则间进行取舍和平衡。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rpus analysis of English natural conversation, focuses on the optimal selection principle of the use of human pronouns in convers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odel and three levels of principles for the optimal selection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conversa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identifiable and optimal selection principles for the use of personal anaphora in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minimization of the optimal selection is also found in the use of the personal anaphora in the conversation. There are many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four principles of optimal selection, namely, the principle of associative optimal selec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situational optimal selection, such as competition, complementation, restriction and so on. The specific referential form is the result of striking a balance among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of competition or restriction. (3) in the process of reference selection, when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or conflict between the relevant optimal selection principles, The communicator will choose and balance the principle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inciple hierarch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BYY00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刚,滕超;英语文学作品中人称指称的汉译:语篇衔接、效果及读者[J];外语研究;2003年06期

2 许余龙;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3 尹富林;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功能比较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郭海云;;英汉可及性标记系统对比研究及照应指称语的翻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2 刘国辉,刘露营;认知推理与深层回指的确定[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许余龙;汉语主从句间的回指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4 许余龙;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5 王建平;汉诗英译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6 梁福江;浅析汉英日常称谓语差异及其社会文化因素[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王爱英;英汉篇章中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蒋平;零形回指现象考察[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9 马文;会话照应修正的认知可及性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韩玲,周平;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照应偏误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文;汉语会话中的照应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王军;英语叙事篇章中间接回指释义的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李丛禾;英汉语会话中第三人称回指现象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翁依琴;汉语零形回指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晓凌;论非现实语义范畴[D];复旦大学;2007年

9 严轶伦;基于知识解析体系的语篇综合分析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马景秀;新闻话语意义生成的系统功能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留生;英汉科技说明文对比分析[D];河南大学;2003年

2 段Z诰,

本文编号:1670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70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e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