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才怪”的语用否定性

发布时间:2018-03-28 00:27

  本文选题:“才怪”语用否定 切入点: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26期


【摘要】: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探讨了"才怪"否定性语义的产生与"才"的负向强调和"怪"的语义有关,而且"才怪"属于有标记的强性否定。"才怪"语用否定的成因主要与言语交际的"回声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gative semantics of "just strange" and the negative emphasis of "talent" and the meaning of "strange". Moreover, the reason of pragmatic neg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ho effect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爱菊;;“才怪”的词汇化过程与机制[J];语文学刊;2010年1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宏伟;现代汉语否定焦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张孝荣;;汉语话题结构及其优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胡寒婕;;用“标记理论”来解释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吴娴;;“好容易”与“好不容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熊艳萍;;标记理论在旅游英语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董楠;周振峰;;方位词“里“”外”的对称与不对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禀诚;;新闻标题的分句隐含[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栋;盛玉麒;;汉语否定极项(NPI)自动抽取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德明;三种句式在焦点表达上的差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上)[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3 董秀芳;“不”与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粘合现象[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4 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下)[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5 袁毓林;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6 税昌锡;焦点、语义联项与“不”的语义指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傅满义;;否定副词“不”的语义指向及相关问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宋宣;也谈“不”字的否定对象——兼与沈开木先生商榷[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田作申;试论“不”的语法功能[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10 胡德明;连"字成分的焦点及相关问题[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雷红;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仇栖锋;有关汉语焦点研究的几个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尘封;论语用否定[J];修辞学习;2004年02期

2 李号;;“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袁本良;;古汉语“否”字用法的再认识[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张立飞;严辰松;;现实与非现实:现代汉语否定词语法意义的语义基础[J];外国语文;2010年04期

5 韩蕾;;“寂寞”之后 格式风行[J];语文建设;2009年12期

6 韩蕾;;“寂寞”之后 格式风行[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0年03期

7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8 卢加伟;;语用否定与语境制约[J];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梁晓波;;否定的语用认知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10 王芸华;;“怎么”和“为什么”探究[J];文教资料;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克定;;汉语语用否定的限制条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尹烨;;《诗经》代词用法浅析[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家永;要注意三种特殊否定句的使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李栋臣;一种易被忽略的语病[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江;现代维吾尔语否定的意义与表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庄刚琴;由否定性到不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陈芙;汉语方言否定范畴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万禾;意愿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健军;现代汉语转折范畴的认知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郑连忠;析取关系的语言表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肖娅曼;汉语系词“是”的来源与成因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花子;汉韩疑问句否定表达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2 于迪;“什么”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3 张建;“比”字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尹素贤;汉韩否定范畴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喜芹;汉语语用否定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姜鸿青;一般否定标记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佳颖;标准否定句中否定标记和动词范畴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陈佳宏;与否定项无标记关联的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盖丽娜;关于语用否定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3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73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5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