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给予”义动词兼做处置标记和被动标记的动因

发布时间:2018-03-30 13:24

  本文选题:处置标记 切入点:被动标记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摘要】: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着用同一个语法标记来标记处置式和被动式的现象,这个语法标记大多来自"给予"义动词。本文首先对这种现象做分类分析,接着从不同词汇意义来源角度揭示"给予"义动词的不同词义发展路线及其语法化路径,对当前汉语方言共时平面上施受同标记现象作出解释。
[Abstract]:In Chinese dialects, the phenomenon of using the same grammatical marker to mark disposition and passive forms is common, and most of this grammatical marker comes from the verb of "giving".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this phenomenon.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lexical meaning source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routes and grammaticalization paths of the meaning of "giving" verbs, and explains the phenomenon of synchronic markers in the synchronic plane of Chinese dialect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汉语方言的谱系树与扩散波——以徽语和吴赣语关系分析为例》(编号:2011B099)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晓雪;;方言中“把”表处置和表被动的历史层次[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阮桂君;宁波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占升平;湖南省常宁市方言处置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国东;近代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周政;;平利话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3 傅惠钧;《儿女英雄传》选择问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4 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简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陈卫兰;试论敦煌变文词汇复音化的三个趋势[J];北方论丛;1997年05期

6 卜师霞;《史记》中“看”义类单音动词的历史比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王淑华;元杂剧复音词浅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黎新第;20世纪《中原音韵》音系研究进程与方法回顾[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王彤伟;;常用词焚、烧的历时替代[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齐春红;“不得”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林新年;《祖堂集》动态助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2 张雪莲;《水浒全传》的数量表达方式[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谭代龙;《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周艳梅;《旧唐书》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逯艳若;汉语动补复合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7 栗学英;义净译著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莉莉;翻译与语言变异——比较《飘》的三个中文译本[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丁俊苗;《醒世姻缘传》复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新春;睡觉类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国东;近代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袁颖;被动句的信息结构和信息功效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4 杨国文;汉语“被”字式在不同种类的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考察[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5 董秀芳;“不”与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粘合现象[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6 梁德曼;;四川省渡口市方言的现状和未来[J];方言;1985年04期

7 冯爱珍;从闽南方言看现代汉语的“敢”字[J];方言;1998年04期

8 戴昭铭;天台话的几种语法现象[J];方言;1999年04期

9 汪国胜;湖北大冶方言的比较句[J];方言;2000年03期

10 刘丹青;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J];方言;200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游舒;“比”字句结论项的结构及度量级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丽;《西游记》比较句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艳;论现代汉语中的“没有”型比较句[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娜;汉朝“比较”范畴表达形式对比[D];延边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开喜;;使成兼表被动现象的多角度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2 孟玉珍;;洪江(黔城)方言被动句的语义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苏俊波;;十堰方言“看叫NPV/A得看”句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邱玉冰;;汉语“被”字句的结构和语义变化及其英译[J];肇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杨思源;;安徽蒙城方言“叫”字句的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曹凤霞;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朴乡兰;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4 程丽丽;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北京话被动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林素娥;湘语与吴语语序类型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鞠彩萍;《祖堂集》谓语动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魏兆惠;两汉语法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乃刚;桂北平话被动标记与处置标记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2 苏艳飞;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3 吴燕;宁国话中的被动标记及其虚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向柠;湖南武冈方言被动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孟玉珍;湖南黔阳方言被动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晓云;阳新方言被动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力;“被”和“让”表被动的句法语义对立及其功能解释[D];南开大学;2002年

8 陶婵;“给”表处置、被动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颜力涛;时间关系与被字句[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芳;泰汉被动句比较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86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86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a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